第一三六二章 至北平
王言跟好漢們吃喝了兩天,大家也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了,漸漸的害怕的情緒少了許多,也有膽子跟王言嘻嘻哈哈了。
當然卻也並沒有真的如同剛開始說的那般,要等著這些人半個月。也沒有誰真的敢走。
好漢們還是有點兒數的,他們可以跟王言嘻嘻哈哈,那是王言不給他們擺架子,卻不是他們多牛逼。哪怕王言讓他們走,他們也不敢動。
他們感覺的出來,王言真沒嚇唬他們,沒跟他們開玩笑。他們敢跑,要是被抓回來,真要被凌遲!
都是單雄信辦的事兒,他派人去各地接了這些人的家裡人過來,跟著老王家的莊子一起過好日子。
就在這邊留了一個星期以後,王言帶著這幫好漢繼續趕路赴任。
事實上他在這邊停了一星期,時刻關注他的人們都已經哆嗦了。就怕王言氣不過,親自開殺。他們可沒膽子劇起兵力去圍殺王言,何況前車之鑑也在那呢,三五千人都被王言追著砍,他們這幫倖存的二線家族,更不必多說,還不夠王言一勺燴的呢。
有膽子、有能力聚兵的,終究是少數。何況先前都剿滅了許多大族,現在這樣的家族更沒有幾家了。
王言也不著急,就慢悠悠的帶著大部隊晃悠,同一大堆的老婆孩子游山玩水。至於如此一大堆的人,沿途吃喝的開支,當然不可能花老王家一分錢,更不可能多花大隋朝庭一分錢。
都是所到之處的倖存大戶負擔,王言帶著部隊好像土匪一樣,就踩著他們的臉威逼,給錢就平安,不給錢就要挨收拾。
王言親自坐鎮,理由也多的很,整死他們。
朝堂上沒人抨擊,地方上沒人反對,楊廣默然無語,都由著王言肆無忌憚。
他們知道王言憋著氣呢,楊廣也知道王言不甘心,騎臉輸出就是不死心的逼迫他們繼續造反,地方上的官員沒有誰敢多廢話,王言一路過來,砍了不止一個官腦袋。
堪稱無法無天。
人們都認為王言已經瘋了。
隨著王言一路行進的好漢們早都麻了,無他,太威風了,太牛逼了。
現如今,天下間都有著王言傳奇的事蹟流傳,他們這些人當然也清楚,王言絕對是勵志的典範。十八歲初出茅廬,三十二歲權傾天下。
他們聽到的各種傳說,都沒有跟著王言一起走這一路來的更加震撼,真是霸道無比,真是腦袋硬的很,真是勇往無前死不旋踵。
一點兒退路都不給自己留,硬頂上去就是幹。
同時對身邊人也是真好,如此一路行軍,一路接受地方大戶的孝敬,分到個人手上的,比他們以前搶劫來錢快多了,而且還安全,數目還要更多。就連最基層的軍卒,拿著這一筆錢回家都能蓋新房,置幾畝地,買上一頭牛,娶媳婦,生孩子。
王言是真的大方,罪責他全擔了,好處全讓身邊人受了。
他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在之前的豪門大戶的浩劫之中,總聽說軍隊有譁變。就是因為地方的軍官不聽王言的話,軍卒們砍了軍官的腦袋,逮著大戶猛殺。
軍卒的動因是什麼?是王言承諾了,他們在這邊殺,他們家裡是別的兄弟殺,到時候大戶的好田地先給他們分。
還承諾,誰敢搶他們的地,那就殺誰,有事情死命跑出來到他面前告狀,他都給做主。
有著過往的好口碑,他說話,軍卒們都是信的,因為他的許諾全都做到了。
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他雖然被擼下來了,但是他說的話誰敢不聽?他這時候可是正憋氣呢,沒有人敢讓他更生氣,包括楊廣安排的那些人也是一樣。
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在按照王言的既定規劃收尾。
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件事是早都答應好的,是王言代表大隋朝庭許諾的。如果不執行,恐怕會惹出更大的亂子,地方部隊離心離德,又回覆到以前那般跟著地方大戶沆瀣一氣,那麼掀起來這一場鬥爭,就完全的沒有意義了。
除了枉死的人們,一切又回去了從前。
那不是人們樂意看到的……
之後的路途中,王言沒有再遭遇伏擊、圍殺,本來是一個多月的路程,王言硬是磨磨蹭蹭的走了將近四個多月,直到戰後的各項措施、撫卹等等基本落實到位,這才還算愉快的到了北平。
早都收到訊息的北平王羅藝領著北平的一干文武,十分恭敬的出城迎接。
王言是幽州行軍總管,從他到位之後,整個幽州的軍政事務都由他總管。所以哪怕羅藝是王爵,是這邊的軍事首腦,麾下數萬兵馬,也要聽從王言的號令,不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