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一下空出了兩千個位置,高階的武官肯定是楊廣安排的,這是楊廣能許給別人的好處。絕大多數的中下級,王言可以一言而決,少數的中高階位置,王言可以推薦安排,楊廣不會吝嗇這麼點兒位置。
而王言安排的人,其實不能說安排,因為他沒有太多的私心。他是本著能者上的宗旨安排各級軍官,大家的履歷、軍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只要儘量的做到公平公正,受益的軍官,下層的大頭兵,就都認他的好。
如此再加上他一直以來自我營銷出來的好口碑,他的這種行為是會被放大化的,如此也就很輕易的收穫了幾萬大軍的認可。
何況這其中,也有為數眾多的人來跟他表忠心,信不信的過不說,只要他沒有失勢,讓人辦事兒,那肯定是能辦的,讓他們搖旗,他們肯定是毫不猶豫的。
能做到這個份上,就已經足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同時在清理軍隊之時,王言也進行了一定的思想建設。他假託忠君愛國之名,把百姓抬了出來。讓當兵的這幫人知道,他們是為了什麼打仗,讓他們今後打仗的時候,對待自家的百姓們要好一些。
反正他的講話精神傳遞出去,楊廣是很滿意的,畢竟王言說話一口一個陛下,這是絕對的不忘初心,還是從前他認識的那個王言。
等到了這個時候,楊廣也安心了,於是他提出了要營建東京洛陽,徵發徭役百萬,讓宇文愷負責,三年完工。
這就開始敗家了。
建設洛陽,是一個很有正面意義的事。相對來說,關中是封閉的,不如洛陽過去那般一馬平川。都城向外移動八百里,對世家的壓制可不是八百里的問題。是以一座巨大的城市,擴張權力的邊界,可以鎮壓中原大戶。
同時,這也是關隴集團的勢力向外延伸,去跟中原大戶進行對抗。
另一方面則是城市供應問題,大興越來越大,供養大興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如洛陽的水陸交通更發達。若遷都洛陽,對於城市的擴張更加有利。
不好的地方在於,消耗太大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王言勸諫的結果,因為楊廣本來的規劃,是徵發徭役二百萬,一年完工。這麼看來王言在楊廣這還是有幾分面子的,對半砍還要多一些。
同時王言也提議對徭役要寬鬆,不能壓迫太甚,否則民力耗費太過,最終是要遍地反旗的。
他對楊廣表示可以借鑑曾經治理揚州之時的先進經驗,給徭役發一些錢,提供一些好的食物,發一些禦寒的衣物,讓人們不至於餓著肚子幹活。
現在的大隋已經有成熟的條件了,棉花這種東西自然早都弄回來進行種植,經過了多年的改良,雖然品質遠不能同一千五百年之後相比,但棉的禦寒效能是沒毛病的。
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加上王言持續不斷的在海外開拓土地,弄回來海量的糧食,國內空出了地來種植經濟作物,棉花的收成也算比較可觀了。
目前距離進行國內的經濟迴圈,而不是依賴於各種要命的稅賦,只差了一個條件,就是國家層面的調控手段。
最直接的一點,當然就是大力發展經濟,繁榮商業,而後加徵商稅。
大隋安穩多年,又大力進行海貿,物產已經很多,商事也已經很繁榮,所以也具備了這個條件。
這是王言早都給楊廣講明白的東西,在王言的勸說下,楊廣當然意動了。
於是在定了營建洛陽以後,王言以大隋最大的商家之一的身份,主動上書,表示為了大隋百姓,為了大隋江山社稷,請加商稅,他帶頭支援。
楊廣順勢問了群臣的意見,毫不意外的都是反對之聲,於是楊廣召集了一些人,專門研究商稅應該怎麼收……
不等群臣們如何問候王言祖宗十八代,準備了倆月的楊諒、楊秀,終於是亮了反旗,帶起了數萬大軍,要討伐楊廣。
王言抽身而退,帶著楊廣的指示,告別了家人,親領一千精騎平叛去了……
?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援!
? (本章完)
喜歡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