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他。許多大臣以及京城百姓聽聞王巨悄無聲息地離開京城,心中皆感到不捨與悲傷。
其實這正是王巨所需要的,最好整個大宋一起覺得對不起他。那麼他在西北,才不會有人做文章呢。
然而司馬光與文彥博這兩個老傢伙一直不死,卻讓王巨噁心了。
“前面就是陝州了,”王巨對車中的妃兒說道。
這一行速度比較快,只是剛剛在三門峽逗留了一下。
三門漕運乃是未來西北戰爭的命門所在,王巨也十分關心的,不過富紹庭在三門做得不錯。王巨隔著黃河,看了看後,一行人迅速向陝州出發。
遠遠地一行人迎出陝州。
有人說王巨大度。但有人說王巨小心眼,實際王巨還真是小心眼。
就象太學。王安石改革科舉,太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但王巨的弟弟。他的兒子,在太學皆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王巨這次回來後,再度改革了科舉,也不是原來的三級科舉,更不是王安石繞人的六級科舉,而是四級科舉,正好是三年一次,第一年各縣舉行童生試,由各縣縣學的教授擔保,若是沒有縣學者,則由各縣主薄檢視其人學問,再由這些主薄擔保,那麼就可以參加童生試了,不能什麼人都去科舉啊,而且有了擔保人,那麼一些宵小或逃犯或品性不好的人,則無法進入考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做的目標是進一步甄別,減輕各州解試的負擔,而且現在道路交通落後,有一些學子家庭貧寒,又不知天高地厚,跑到遙遠的州城去參加解試,多少給家人帶來了經濟壓力。
現在不用去州城,只要去縣城就可以了。童生試都考不中,還談什麼解試?
第二年秋闈解試,解試結束,送到京城參加冬天的省試,第三年春天參加殿試。
但童生試要的只是一個擔保人,不問有沒有在縣學州學就讀過,只要以前沒有惡劣的事蹟,有一定的學問,那怕是自學成才的,皆可以參加。
這次改革,科舉更完善,但太學也就再度悲催了……
還有那次王巨從南方回來,在成都府遭到不公平的待遇,相關的官員,包括成都府路的通判,以及提舉使與轉運使或刑獄使,後來也一一遭到朝廷的冷遇。
所以這次王巨一路所過之處,各州縣的官員都迎出了城門。
王太保,俺們可是熱烈歡迎你啊。
陝州的知州卻是王巨的老熟人,曾布,司馬光回到老家,仍不安份,王巨刻意將曾布調到陝州,以毒攻毒!
兩人見面寒喧了一番。
第二天王巨做了一件大家都想不到的事,一家人繼續呆在陝州,王巨卻騎馬渡過黃河,來到司馬光的老家,然後求見司馬光。
司馬光閉門不出,不過他也擔心王巨給他穿小鞋子。
雖然王巨不結黨,但他現在的影力甚至超過了當初的韓琦與文彥博,況且陝州知州曾布又是王巨的好朋友,這同樣也是一個小人。實際司馬光想錯了,王巨雖然與曾布很早就結識了,然而關係一直不冷不淡,更談不上什麼好朋友。
於是司馬光閉門不見,司馬康卻出來了,他說道:“家父身體不舒服,望太保見諒。”
其實即便如此,司馬光也等於掃了王巨的面子。
大門關上,派一個養子從後門出來,算什麼?
不過在喜歡擺資歷的司馬光心中,還以為給了王巨面子。
王巨掃了一眼圍觀上來的村民,只說了一句:“司馬公說我去陝西,遼國就會出兵侵犯我大宋。我現在去陝西了,看看遼國會不會發兵攻打我們大宋?”
是否發兵,王巨不好說,但就是發兵,也要到王巨正式伐夏,西夏危在旦夕時,遼國才可能會發兵。
現在肯定不會發兵的,那怕王巨滅掉阿里骨,頂多可能會將那個契丹公主要回去。
司馬康平靜地說:“太保位極人臣,何苦與一個垂弱的老人計較?”
說完,一拂衣袖,又從後門進屋了。
此時不言,勝過千言萬語……但王巨也不氣,後面還有一個大戲等著上演呢,這個老傢伙,不將他氣死,王巨不安心哪。(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