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

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 (第1/4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蔡卞說道:“我朝軍隊現在這麼厲害?”

宋朝軍隊真有這麼厲害嗎?

這樣的表現,能說不厲害嗎?但當真厲害嗎?

大家一起惘然了。

“也不是這麼厲害,但也不是象以前那樣懦弱。很早以前我與章質夫就分析過,三國士兵真正的戰鬥力相差並不那麼大,如果我軍深入到敵境,準備不當,必會大敗,但敵人深入到我境,準備又不當,也會大敗,所以才有了淺攻戰術的由來。”

“其次西夏多騎兵,有速度優勢,我朝多步兵,沒有速度優勢,往往還會各自為戰,即便朝廷於緣邊諸路置了安撫經略使,總掌數州軍的軍政財大權,以便利於統一排程,但因為才能不足,排程不當,依是各自為戰。所以前面多次戰役,敗多勝少。”

“不過西夏用兵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稍大一點的會戰,兵力最少在十萬人以上,甚至三十萬人……想一想真遺憾哪,我朝這麼多戰爭下來,只是伐夏時,動用了三十萬軍馬,餘下的,動用十來萬軍隊,就算是驚天戰役了。”王巨詮釋道。

蘇轍等人啞笑。

勝了,大家心情也輕鬆了。

王巨這並不是譏諷宋朝,而是譏諷西夏的窮兵黜武。

“所以一旦將他們擊敗,往往就是大捷,就象張亢等將發起的府麟路保衛戰……”

西夏動不動就以十萬兵馬為起步,只要宋軍勝了,也意味著最少啃掉西夏兩三萬以上的兵力了。

“問題是他們始終佔據著速度優勢,所以如果將他們這個速度優勢破解,又大捷的話,將是超級勝利。”王巨這樣說。大家也就會意了。

蔡挺與王巨主持的大順城保衛戰,先是於華池水淹夏軍,然後藉助大順城。將西夏軍隊一切為二,大敗西夏軍隊。一是破開了西夏的兵力優勢,二是利用大順城相阻,破開了西夏速度優勢。

後面王巨主持的慶州戰役更復雜,也更輝煌,不過道理是一個樣了,今年連番大捷還是一樣,特別是鳴沙城一戰,將西夏主力軍隊利用那個古怪的迷魂陣吸引到鳴沙城中。再用火攻,導致西夏後方兵力空虛。並且梁乙逋的主力軍隊深陷於平西砦下,速度快也沒有用,山道崎嶇,又進入宋軍埋伏當中,不但發揮不了騎兵的優勢,也不易逃出生天了。

“知己知彼?”趙頊問。

“中的也,但這也是必須的,如果自己與敵人的短處長處都不知道,盲目作戰。如何能勝利呢?但十年之內,即便臣不去陝西路,也不對西夏進一步用兵。西夏也休想動輒就出動十萬兵馬侵略我朝了。”

這不是一個笑話,但大夥卻一起笑了起來。

王巨開始說正事了,也是他臨行前最後一道詔令。

那就是從利州路遷徙一萬戶赤貧百姓來北方。

利州路共十餘個州軍,三十幾個縣,三十幾萬戶百姓,如果看面積,以及州縣的數量,人口不算太稠密。

不過利州路除了僅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漢中盆地外,餘下的就是茫茫的山區了。考慮到這個因素,看似人口不稠密。實際人口很稠密了。造成這一因素,主要是巴蜀三次大動亂王全斌入川時全師雄起義。李順王小波起義,趙匡義小舅子符昭壽屬下王均的造反),皆沒有波及到這一地區。

人煙多了,又多是山區,因此也成了宋朝的貧困地區。

但王巨選擇這裡,還有兩個原因,相對於巴蜀內腹地區,這裡地勢比較高亢,不象巴蜀內腹地區那麼溫暖,百姓能適應於西北的氣候。

其次這裡有許多山區地形,包括秦嶺的南麓地區,綿延千里的大巴山,百姓貧困,民風剽悍,這種民風,遷於西北,才不會受當地羌人的欺負。

捷報傳來,西北還沒有使會州安定下來,古烽臺戰役才剛剛結束呢。

不過會州肯定被宋朝拿下了,本來西夏人煙就越來越稀少了,特別是會州位於前線地帶,再加上樑乙逋的燒殺擄掠,導州會州出現了大量真空地帶,不僅是會州,以前的平夏城周邊葫蘆川地區,同樣人煙稀疏。

人多了不好,但人太少了,無疑更不好。

所以遷徙一萬戶百姓過來,充塞這一帶的人口。而且這一帶還有許多河流,有大量水草豐美的場所,給羌人就當成放牧場所了,但漢人過來了,就可以種植,糧食,在未來西北幾年乃是關健的關健。即便王巨拿下西夏與湟州,叛亂與戰爭還得要持繼數年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要遷徙部分百姓過來。

但這還不是要點。

此次遷徙只是一個嘗試。

經過這幾年的慘戰,西夏人煙越來越少,現在又在執行著宋太祖的策略,將大量西夏百姓搶先脅迫,遷徙到渭源,或環慶路與鄜延路安置,那麼未來,西夏有許多地方空無人煙。

那時則會從河東陝西內腹人煙稠密的地區,大量地遷徙漢人過去開墾種植,甚至平定湟州後,還會以保捷軍與邊軍或弓箭手的名義,遷徙許多百姓前往湟水與澆河地區,遷徙百姓的數量可能多達二十幾萬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漢人數量增加,才利於治理,同時王巨想要實施民族融合政策,蕃漢一家,首先的前提,當地必須要有大量漢人,並且又能疏散部分地區人煙過份稠密所帶來的種種壓力。

但實行時,肯定有很多意外發生的,這次遷徙,便能發現許多問題,也就能提前想辦法化解這些問題,為以後大規模遷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並且這次遷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從彼岸帶來的許多雜糧,漸漸在陝西路推廣了,這些耐旱作物的推廣,也利於農耕文明的漢人在北方生存。

章惇笑道:“太保。你將唐太宗的政策全部推翻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