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五千萬貫絹交發行下去了,但還是撬動不了宋朝的經濟,也沒有滿足宋朝貨幣的需求。因此這些絹交幾乎大半流通在百姓商人手中。甚至舊交也繼續在流通著。
然而朝廷還不能胡亂發行交子,去年京東路商賈大量兌現金銀。今年春天成都府路又再度發生大量兌現金銀的情況,不能說商賈犯了法,因為朝廷准許百姓可以這樣做,否則如何確立絹交的威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這樣一來,金銀就會出現危機,金銀出現危機,絹交也會產生危機,雖然這兩次兌現。皆被銀行司打壓下去,可也是一次警鐘。
其實宋朝士大夫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金銀,彼岸又便賣了大量的作坊與坑礦,然而這終不是解決辦法,彼岸經濟量如何與宋朝經濟量相比?
可是貨幣缺乏,各行務就缺少錢帛放貸。
到了八月底,各行務存款錢帛僅有四千餘萬貫,放貸款項只有相當於八千萬貫的絹交、銅幣與帛糧。不要問放貸難度,全部放下去了。無他,利息太低也。想一想宋朝民間高利貸最低是六分,而各行務利息只有一分。這相差了多少?最少銀行司各各行務不會利滾利吧。
於是有了這道詔令。
實際民間不止這些錢帛的,不僅是這些新絹交,還有歷年來發行的銅幣,這個數量也達到了一億五千萬貫以上,另外還有大量金銀,金銀也可以存之,不過利息支付的不是金銀,而是絹交。
如果將這些散錢大半攏於銀行司,那麼銀行司每年就可以放貸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甚至未來可以達到兩億貫以上。不提其他的收入,僅是利息的收入就會嚇人了。
張商英卻表示了反對:“太保。若此,一旦以後存錢的百姓多了。多達三億貫,那麼一厘的利息,就要支付三百萬貫。而放貸的貸錢,未必能全部收回來的……”
“天覺,主要是現在百姓對銀行司還不完全相信,另外也不習慣將錢存於銀行司內,同時各行務也沒有普及開來,等他們習慣了,銀行司這個利息可以做調動的。”
“那不有礙於其信譽?”
“天覺,難道你沒有看到它們的好處?它能繼續平安執行三四年後,朝廷會不會對它倚仗?不但朝廷會倚仗它,許多商賈也會倚仗它。到了那時,做一些細微的調整,又有何妨?”
其他幾十名大佬皆沒有作聲。
有多少好處,一年過去了,如今也能看到了,這八千萬貫貸款除了一兩千萬貫是被用在莫明其妙的地方,甚至可能被一些商賈貸來轉放高利貸。這個王巨也不問,雖然這樣的做法可恨,但實際因為銀行司的普及,如今各種民間高利貸的貸息全部下降了,至少那種百分之三百的利息與一些黑心的日滾與月滾利息越來越少了。這還是絹交數量不足,各行務還沒有普及,否則對這些黑心高利貸打擊還會更重。
這是其一,其二餘下的錢帛,多是用來置辦各種產業了,比如經營坑礦作坊,或者用作其他投資,或者直接用於商賈,儘管商稅還不公平,但在王巨調整下,一州之內只徵一道稅務了,一路之內只徵兩道稅務了,全國之內只徵三道稅務了,頂多就是估價時略高一點罷了,但各場務的胥吏在新律法之下,不敢做得太過份的,所以各種商貿也漸漸變得更繁榮。
至於養活了多少百姓,朝廷不好說,但收入,肯定能大約估算出來了。至少明年就可以實現王巨所說的,直接收入與商稅增加的收入,能使朝廷獲利兩千多萬貫。
實際今年就可以實行了,那就是發行絹交的盈利,但這個盈利不大好說的,因為朝廷付出了大量金銀做為本金。敢情他們將彼岸帶來的金銀也當成了朝廷的金銀。
其實有一些機靈的大臣,已經看穿了王巨用意,王巨出臺的種種惠民政策,必須導致朝廷收入減少,那麼想維持這個平衡,就必須得注意銀行司的經營。否則讓王巨繼續折騰下去,國家財政又會出現虧損。
熙寧初那個赤字。被各方人士有意淡化下去,做為趙頊也不想提,為何呢。這提了有礙他父親名譽的。倒是王巨有時候提了提,但也不會刻意去提。不過做為這些重臣。心中都有數的,皆被那次赤字弄怕了。
王巨又說道:“彼岸今年到明年春天可能會給朝廷帶來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兩左右的黃金,五百到六百萬兩銀子。”
“這麼多?”章惇訝然。
“去年冬天我就看出可能絹交數量仍會嚴重不足,故此我讓下人乘蒸汽快船,前去彼岸,通知他們緊急支援。子厚,要知道為了這些金銀,彼岸犧牲慘重。不僅透支了彼岸金銀的民間使用,也透支了貿易,甚至動搖了彼岸的銀行。”
彼岸也有銀行,大家都知道的,不過這個沒有象王巨所說的那麼嚴重,不管怎麼說,在彼岸,銀行還有著絕對的威信,看到控制散漫,實際比宋朝控制力強多了。至少不會象宋朝這樣,有著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
王巨時間又緊迫,因此暫時將彼岸銀行司的金銀儲備金同樣調了一半過來支援。
以後還要補上的。時間長了,控制力再強,也會出現問題。
民間金銀的使用,也沒有那麼嚴重。
最嚴重的乃是貿易透支,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銀,只要是用金銀購買商貨的,一律優惠,這導致了一百萬貫左右的損失,而且也透支了未來的貿易利潤。
不過損失多少。王巨現在不清楚,就是金銀。大食那邊的,也要明年春天才能返回來。才能知道具體的數量。但也到明年了,再往後,彼岸只會支援少量金銀了,畢竟兩次金銀大挪移,對彼岸的發展多少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餘下的則要宋朝內部想辦法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麼做的原因,則是為了一條變動,那就是明年繼續印製一億貫絹交。
其實這樣做,還有些冒險的,畢竟金銀本金數量還有些不足,不過好在明年王巨還在中書,繼續能掌控著。
同時又勒令交趾與雲南兩路,設定幾個互市,用宋朝的商貨,想辦法將南邊幾個小國家的金銀換過來。這幾個國家雖然小,但分佈著許多金銀礦,特別是蒲甘國。
因此平安渡過明年,後年應當就沒有太大問題了。
然而這一條,王巨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否則弄不好就被有心人利用了。有的人才不會顧國家死活呢,為了打壓對手,無所不用其極。
“再者,明年朝廷增置六百個行務,從現在起,就要謀劃了,同時相關的人員,就近調入各行務,進行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