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河西走廊,還有蕭關以南的地區,大半橫山,西夏還靠什麼折騰?
當然,如果形式好,也可以直接進攻。
而且到了第二年,時間更寬裕,後勤也能援援不斷地調到前線,百姓更不會那麼勞苦。再加上數月的鞏固,可進可退。
但後面的可能性極小的,到了第二年,遼國還反應不過來嗎?
可就是反應過來了,宋朝也吃掉一半西夏了。特別是商貿要道河西走廊。
然而這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朝廷無條件的完全相信王巨,讓他總掌五路所有大軍。否則各自為戰,比如種諤繼續不顧後勤,一個勁地往鹽州跑,最後還是不可能會成功。
但這是不可能的。
就是無條件的相信,王巨也不會選擇如此匆匆忙忙地進攻,風險性太高了。
於是王巨思考再三,最後選擇了一個極其殘忍的策略破局。
相反此戰中,西夏表現十分亮眼,梁氏聞聽宋軍大舉進攻,問策於諸將,有人便說,不須拒之,但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於靈、夏、興,而派輕騎抄絕其饋運,大軍無食,可不戰而困也。
西夏納用此策,果然成功。
不過此戰西夏損失同樣慘重,因此追擊了數百里後,也無力再追趕了。
種諤連奪西夏數州,僅派了少量官兵留守。大雪到來,三軍崩潰,不可能再順著宥夏石逃回去的,直接從鹽州方向逃入慶州或延州。
但西夏都沒有兵力立即將這幾州收回去,還是宋朝留守的官兵不敢再呆在這裡,各自撤軍回去後,西夏才陸續派人將這幾州接收過來。
這一戰影響深遠。
宋朝五十萬軍民,只回來了一半。
青崗峽裡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臺。
至於消耗的物資更是不可計數,甚至讓西夏繳獲了大量精良的器甲。
而且許多將士先是迷茫,如果換成慶曆時,反正敗成習慣了,無所謂了。
但不是慶曆時,宋朝看上去是那麼地強大,熙河說收就收回來了,慶州、大順城兩場戰役將西夏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在南方,更是戰功赫赫,滅兩國降一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一般。
為什麼損失這麼慘重?
這樣一想,就想到一個人身上了。難道就因為碰了一個公主嗎?難道就天塌了?
特別是劉昌祚等將領,他們在王巨帶領下,個個都立下了大功,自尊心也很強,然而就這麼敗了,心中的悲壯不能言語。
想不通啊,難道就因為一個齊商稅,非要將王巨逼走嗎?況且這麼隱蔽的事,是如何查出來的?為什麼有這個能力,不對付西夏人?
不但他們,就是普通計程車兵心中也憋悶啊。以前因為在戰場上表現不佳,百姓看不起當兵的,所以宋朝才傳出一句,好鐵不做釘,好漢不當兵。
隨著王巨與王韶在戰場上分別帶著他們打出一場場輝煌無比的戰役後,百姓也開始對他們敬重了。
但不曾想,兩人分別退出戰場,只是一役,就將他們打出原形了。
各支軍隊陸續退回宋境,有各堡砦防禦,西夏軍隊不追擊了。
不過他們還要向後方撤退,以便補充糧草供給,陸續地就有一些敗兵逃散下來,與他們匯合。因此一路撤退,一路有敗兵匯合,一路就有許多將士相互擁抱著,放聲大哭。
整個陝西路是將士哭,百姓哭……(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