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路是宋朝的主力部隊,九萬大軍,九萬民夫,主帥是高遵裕,自慶州向西夏發起進攻。
為何是高遵裕?
如果不從趙頊心理去分析,也不能說高遵裕一無是處,他在熙河之戰中多次有亮眼的表現。實際後來威震西域的李憲,現在表現也不及高遵裕。
或者拿一個人比喻,就象曹彬一樣,他在平蜀時表現不錯,實際情況是敵人很弱小。在平南唐之戰中表現不錯,可認真分析,因為他在江寧城外磨蹭,差一點使這次南征失敗。實際平南唐戰功中,最大戰功者是王明,次之是潘美與劉遇,而不是曹彬。因此對了北伐時,遇到更強大的對手,一下子就被打出原形。
但從趙頊心理去分析,此戰宋朝共出動了三十萬大軍,二十萬正式民夫,為何說是正式民夫,因為戰爭來得太突然,準備不足,後來除了這二十萬民夫外,諸州又調及大量丁壯押運物資糧草支援,甚至連同婦女也被抓了起來做民夫。
也就是到達西夏境內的是五十萬人,而後方動用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因此宋朝的大半精銳軍隊全部動用出來了,所以趙頊需要一個相信的人統領中軍,掌握住中軍,就能節制其他四路軍隊。
這個人選……
雖然先期戰果比史上更大,然而因為比史上推進得更快,高遵裕不但強行下令劉昌祚停止攻城,還強行下令李憲渡過黃河。李憲不願意,然而高遵裕多次下令,李憲只好硬著頭皮率軍渡過黃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於是更慘的結果出現了。
不僅中路軍與劉昌祚的軍隊損失慘重,在史上李憲這一路軍隊實力保持得最完好,然而這一次同樣被波及到了,僥倖他及時判斷出來,立即殺向南方,將大部分兵力帶回蘭州。
這就是王巨再三考驗趙頊的原因。
具體時間他記不起來了,但知道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會發生。
但是不是一次機會呢?可能算是一次機會吧。
才開始梁氏囚禁了李秉常,確實是導致了國內許多豪強反對,國家一度十分混亂。
然而他們爭的是正統,並不代表著就倒向了西夏。相反,隨著宋軍緊逼。反而擰成一股繩,將梁氏激起的矛盾轉移了。
時間也不對,宋朝七八月出兵。能在三個月內拿下西夏?拿不下,好了。冬天到來。
即便劉昌祚攻下靈州城,也滅不掉西夏,因為天氣到了那時很寒冷了,而西夏的兵力可能被壓縮在河西諸城,包括興州城內。如何能攻下來?
並且還有遼國呢。他們會坐視西夏被滅國?
因此最正確的做法便是“中攻”。
種諤是一隻獨狼,不容易配合的,但也能利用上去。畢竟府麟路與鄜延路可以算得上是宋朝最強的軍隊。
先行拿下銀州,並且立即將其堅守。然後將石夏宥州拿下後。所有城池堡砦全部催毀。但不能再深入了,否則供給便是最頭痛的問題。
為何這麼去做?
因為銀夏宥這些地區乃是西夏老巢,大多數部族對西夏忠心耿耿,不易統治。因此就是得到了城池,也無法佔領,否則兩三百里的供給道路,就會成為宋軍致命的道路。這個道理與當初王巨主動放棄鹽州是一個樣。
但銀州問題不大,雖也是西夏老巢,但上有麟州,下有綏德軍。援軍可以隨時到達,又能從延州與河東調來糧食與供給。
然而只要拿下銀州,宋朝就能佔據一半東橫山地區了。
中路軍目標更簡單。就是鹽州,或者順便將後方與鹽州一帶的堡砦全部撥掉,然後就立即停下來。
劉昌祚的軍隊則是拿下蕭關後,同樣停下。
李憲目標不是靈州,到達天都山為止。但這麼安排,中路軍的兵力就要減少,兩路兵力則要加強。
也就是兩翼齊飛的戰術。
大約到了這時候,天氣也冷了。三軍停下,待到來年。看遼國與西夏還有什麼動態。如果不妙,鞏固去年的戰果。特別是加強蘭州、屈吳山與天都山的防禦力量。這樣就能將西夏與河西走廊的聯絡隔阻了。雖然西夏也向甘、肅、沙遷徙了許多黨項人過去,仍然多是回鶻人。這些回鶻人對宋朝一直很親近。再加上西夏不妙,道路基本隔阻,這幾州就能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