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頊看了卻很開心,如果這不算宋朝疆域。那麼西域算不算唐朝疆域,至少這片地區是漢人在治理管理吧。
其實真不大好說。
就是到了現在。這片廣大的地區,開發的面積也不足百分之二。甚至大量的中大型島嶼也因為缺少百姓,也沒有派人去佔領。
至於未來算不算宋朝的疆域,則更不好說了。
不過暫時能滿足一下趙頊的虛榮心吧,因此也高興地收下它了。
於是趙頊又將這些海客們接到皇宮,設宴款待。
是單獨設宴,沒有邀請任何大臣到場。
不過傍晚時王巨就聽到兩條訊息。
第一條乃是趙頊賜了這十幾名“代表”官職,非是有實權的差官,全部是職官,然而雖是職官,官職品階很高,張行觀更是賜予了正五品的朝奉大夫之職。
不要以為這個正五品官職不高,因為它關係到了薪酬,因此往往不輕易遷授。
就象去年調到廣南擔任桂州知州的張頡,原來在滄州時只是屯田郎中,一個從五品的職官,因為桂州乃是廣南西路的首府,又在南方,比北方更苦,這才授了張頡這個朝奉大夫。
然而王巨卻估計,到了張行觀頭上,恐怕不是職官,而是變成了階官,有階無薪。當真向張行觀發放正五品的薪酬福利啊,那一年得要上千貫的……
第二條則是科舉。
王巨沒有怎麼說,張行觀也只是隱約地說了彼岸也興辦了教育。
在古代對教育很關心的,於是趙頊認真地詢問。
朝廷馬上就要委派官員前去了,張行觀也不隱瞞,問了,也就答了。
那邊遷徙的都是赤貧百姓,能有幾個百姓能認識字的。
然而遷徙過去的百姓,不僅是種田的,那能為海商們賺取多少錢帛。
當然對農業也要重視,它關係到幾百萬百姓的肚子。
不過更重視的乃是各種工商業,如一些特種植物的種植,製造香水的花卉、香料、水果……畜牧業,鑄造業,紡織業,礦業等等。
有許多行業必須要求百姓識字。
迫於無奈,他們從中原聘請了許多末落的文士前去擔任教授,然後興辦了一些學校。
然而與中原不同。這些教授是官府發放薪酬,學士只要付出書本、筆墨紙硯的費用就可以了。
所以在這個政策刺激下,許多百姓將子女送入學堂讀書。
趙頊聽後。立即說了一句,准許彼岸五十名舉子名額。省試時提前一年向彼岸通知,讓他們來京城參加省試科舉。
張行觀心中鬱悶,彼岸也學經義,但經義只當成識字的手段,實際以實用性比較強的數學為主。
這也是必然,在他心中彼岸不是宋朝的,而是王巨的。
數學才是王巨最拿手的學問。
然而這樣,到京城來能考好麼?
王巨聽張銓之說完後。說道:“這是官家想拉攏的,不用管,如果朝中大臣不反對,到時候就挑選五十名學子來科舉,走一個過場吧。”
張行觀一行人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隨著就回南方了。
但不是主持貿易,事兒可不少。
朝廷雖然放開了遷徙百姓,但與交趾的那次不同,官府不會動員的。
因此得派人四處動員,以便讓更多的百姓主動前來幾個市舶司。秋後上船,帶到彼岸。
這個任務是比較困難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動員。動員得不好,說不定就會被當地的主戶勾結起來,暴打一頓,甚至連性命都要丟掉了。
但對於這種情況,去年就在安排了。
不是派嘴巴好的人去宣傳,那是行不通的。
於是從彼岸挑選了許多百姓,讓他們回來,親自現身說法,但為了他們安全著想。讓他們隨身帶著非制式武器,而且所到之處。必須成群結夥,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