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皺了皺眉頭。
一個好漢三個幫,韓韞所說的可非同兒戲。
直到此時,王巨才從參知政事的喜悅裡走出來。
他喃喃道:“這個參知政事……有些燙手啊。”
“子安,以我之見,倒也無妨,走上一遭,比不走的強。”韓韞道。
他的意思是讓王巨到了東府後,還以隱忍為上,權當鍍金一回。因此做事就不能再象依政縣那樣衝動,那樣就會讓對手抓住把柄。
“韓兄,別說,我這回還真想做一番事……”
“子安,真要做事,那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這個不說了,那件事辦得如何?”
“漲了兩倍,難道……”
“繼續。”
“子安,花了不少錢。”
“花再多錢如何。”
“這倒也是。子安一片丹心對大宋,可是大宋對子安太薄啊。”
“也不薄啊,如此年齡,參知政事,就是當初的寇萊公也要豔羨吧。”
韓韞不知道王巨是在自嘲,還是說的真心話,他愣了愣道:“子安,如今軍功漸成你的累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不管如何,西夏必須要平定的……”王巨眼中忽然一亮。
想要平滅西夏,那可不容易。
它不是大理,總體力量差,又無唐朝時吐蕃的援助,只要能繞過當地的環境氣候水土,那麼就能一舉拿下了。然而西夏卻是擁有實打實的力量,況且當真西夏到了快滅亡的時候,遼國不出手嗎?
因此必須要決策者完全聽從他的意見,趙頊會聽從他的意見,可在這種局面下,會不會完全聽從他的意見?
不僅西夏,還有接下來的良化式的改革……
所以一路上他就在思考著。
“不狠心是不行的。”他心中暗暗想道。
“韓兄,你從京城來。可聽到什麼傳言?”
“京城各坊裡也有相關的說唱本,不過自從子安在依政縣所做的事傳到京城後,朝廷派了皇城司出面。也於京城查問謠傳來源。”
這個就別當真了,上哪兒查去。頂多抓幾個說唱先生,讓他們在牢裡吃一點苦,不久釋放罷了。
“那百姓如何議論的?”
“支援子安的百姓不少,他們認為交趾人殘忍在先,子安並沒有做錯。還有一些百姓也以為雖然子安立下大功,可是在南邊的手段確實有點殘忍了……還是有些影響的。子安,實際真的很屈啊,不說別的。就說熙寧七年旱災,如果不是子安出手,將會餓死多少人?”
“那次出手以後就不要再提了,雖然我出手賑災,換取的是朝廷同意我們大量遷徙百姓。”
“官人,大不了這個宰相別做了。”瓊娘在邊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