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這個也是必然,讓王巨擔心的是趙頊未必會全完相信他。
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滅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許久,也未想出好辦法。
但飛錢司的推出,也不是一無是處,其實它是進一步替銀行打下基礎,銀行很複雜,不過飛錢司要相對簡單得多,也容易執行。
能不一一否決,就讓王巨很開心了。
想到這裡,他又寫了一道奏章,將段氏兄弟來投,以及對未來大理治理的設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寫了一遍。
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張紙頭。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將章楶調過來。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謀劃策,等章楶涉過千山萬水,來到大理,大理估計多已平定了。主要還是為了完成順利交接,讓章楶熟悉大理事務後,王巨才能放心地離開。
況且遼國得到了好處,河北危險已經解除。
黃驊說道:“段正明安置辦法,是否是那個君主立憲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絕對在王巨之上。只是區別一個在局內,一個在局外,一個是純粹的能力,一個是帶著大號外掛。
黃驊隨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啟發,同樣想得更長遠了。為什麼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終,大功臣卻往往沒有好下場?君王忌憚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讓君王忌憚的地步。
所以黃驊想到了王巨所說的君主立憲制度,儘管王巨沒有多做解釋,但他從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隱隱看到一些奧妙所在。
王巨搖頭道:“有點兒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度比這個複雜,我設想當中乃是由首相帶領的內閣去治理國家的軍政。不過首相任期不得超過兩屆,每屆四年。內閣成員則是有君王指派人選,並且內閣如果做得不好。期滿一屆後君王有權罷免,大規模的戰爭同樣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國家軍政。”
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憲制度,當然,很接近了。
“這樣啊……”黃驊在反思其優劣,畢竟在中國歷史上可一次未出現過。
“醇之兄,切不可外傳。”
“喏。”黃驊鄭重地說,他有些理解這個君主立憲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個朝代開始時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創江山。知道民間疾苦,然而後面的都是錦衣玉食的王子皇孫,不要說中原王朝,就是段氏,段正明兄弟,都不能說知道民間疾苦,甚至都不大相信大理會有如此沉重的賦稅徭役。所以每一個朝代往後去,就漸漸開始敗壞了。
實際他還想偏了。
不僅與君王有關,還有利益有關。
因為立國時間長了,又形成一個個得利的利益集團。而人心是不易滿足的東東。
在這些利益集團的剝削下,國家漸漸貧富不均,最終無疑會導致滅亡。
所以說這世間不會有永遠存在的國家。比如說是美帝,一旦他們走向衰落,那麼國內的黑人白人之間的矛盾,還有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以及民主所缺少的權利凝聚力,即便他們的地理位置獨天獨厚,弄不好,也會走向瓦解。
只能說若是在海外推行了這種制度,再加上現在西方還很落後。彼岸又有那麼大地域等著擴張,便於疏散矛盾。那麼這種制度便會使政權屹立更長久,說不定會有真正的五百年、八百年辰光。
至於宋朝。還不會長久的。
王巨將奏疏寫完,又寫信給熊本與燕達。
燕達這一戰打得很辛苦,有幾個寨子頑強反抗,導致燕達部下產生了大量傷亡。
儘管得個詳也出了兵。但他只是牽制,也不可能真的替宋朝去賣命。
於是燕達聽聞熊本的前鋒軍已經從成都府南下了,向王巨提出請求,讓熊本出動部分兵力配合燕達平滅這些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