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463章 喜相逢

第463章 喜相逢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小蘇在沉思。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得讓小蘇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除非小蘇真的認為,將國家與平民百姓的財富,集中到這極少數人手中是對的。那還說什麼,不如趁早割席斷交吧。

這時,邵雍突然打斷王巨的話:“但老朽卻聽說國家要推廣保甲法,當年韓公三丁刺一,使得整個陝西騷亂不休,如今卻將這個騷亂推之天下,難道是對的嗎?”

“說得好,我臨離開京城時,呂惠卿刻意來我家,就問了這個保甲法的利弊。我是持反對意義的。但你可知道保甲法的來歷?自從仁宗末年,兼併越來越嚴重,導致許多人因為貧困,挺而走險,成為山賊路匪。我在知華池縣裡,就曾刻意帶著士兵進入子午山剿匪。所以負責農田水利的趙子幾在下面看到這種狀況後,痛惜地上書,全國農村強盜橫行,大白天裡公開搶掠百姓。鄉村雖然專門負責緝盜的耆老與壯丁,可是力量太弱,不是對手。縱然能捕捉到一兩個送官,可有的盜賊餘黨窮兇極惡,肆意報復,將壯丁抓住破腹挖心,再當著其面凌辱其妻子,兇狠程度慘不忍睹。試問邵先生,不置保甲法,如何將這個匪患杜絕?”

“國家輕徵薄斂,匪患不除自滅。”

“國家輕徵薄斂,對百姓是好事,最好不徵稅。可是不徵稅,官員的俸祿怎麼辦,士兵的兵餉怎麼辦?”

“裁減開支。”

“裁誰的開支?裁兵嗎?禁兵裁到二十萬,那麼國家財政壓力肯定大為緩解,不過大敵來犯。用什麼防禦?裁減官員嗎?那好,只要邵先生敢說,請將它寫下來,我替你交給官家聖斷。”

裁兵還能吼一吼,裁減官員與減少官員的薪酬。誰敢吼?王安石都不敢!好,裁官,裁那個官員?

保甲法馬上就要區域性開始,其守旨就是:

十家為一保,從主戶中選有材幹、心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從主戶中選有心力及財產最高者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從主戶中選有行止、材勇為眾所伏者二人為都、副保長。

如果這個財產最高者沒有心力怎麼辦?敕書上未說,下面人去詮釋吧。

一家兩丁者選一丁為保丁,單丁、老幼、疾患、女戶等,就近附保。也就是聽從離他們最近的保丁維護治安。

每一大保到夜裡派五人輪流巡邏,如遇盜賊,擊鼓通知,同保人戶立即追捕。如賊入別保區域,遞相擊鼓,接應抓捕。抓到盜賊,除朝廷規訂的賞賜外,還會根據盜賊罪行進行別賞。若是盜賊罪行是杖以上的另賞一千錢,徙以上的每人賞錢三千。

如果同保內強竊盜、殺人、謀殺、放火、強姦、略人、傳習妖教、造畜蠱毒,保丁知情不報。以科罪論處。如果盜賊在其境內停留三天,保丁即便不知情,也處以不覺察罪。

但如何補償這些保丁,對不起,沒有說了。

所以王拱辰在大名府上書,誤了農時怎麼辦?

但這個盜賊遍佈。與王安石無關,它也成了宋朝的一個難題。因此暫時反對聲音不是很大。

實際執行後,宋朝治安看上去。確實是變好了些。

至於百姓加重了負擔,顧東還能顧西嗎?

但王安石這個保甲法當真僅是為了防盜?請看趙頊與王安石的一番對話。趙頊說,用募兵與民兵沒有多大區別,可是役之過苦則會生變。

王安石說,誠然役之過苦會生變,可是募兵多浮浪不顧死亡之人,喜禍亂,非良農能比也。

趙頊只好用陝西義勇來比喻。

王安石談古論今,一會兒將趙頊說迷惑了,趙頊只好又說道,民兵雖善,但妨礙農事,怎麼辦?

王安石說,先王以農為兵,以田定什伍,什伍已定,有事才發之以戰守,其妨農時時間並不多。

知道了這段對話,也明白王安石用意了,與韓琦一樣,試圖以役兵替代募兵。只不過王安石做得更高明,打著防盜的名義,組織保丁。

所以才有了呂惠卿三人的拜訪。

王巨也老實地說了利害關係,但王安石與呂惠卿聽不聽,王巨就不管了。但他也沒有對外人說,否則馬上就會給一些人找到再度攻擊變法的藉口。

其實隨著保甲法的開始執行,還有一個政策推出,那就是罷廢了更戍法。更戍法,就是現在禁軍的輪戍制度,但也不是停下輪戍,那樣就糟糕了,沒有禁兵戍邊,難道再置唐朝的節度使制度?

還是繼續輪戍,只是固定下來,京東的禁兵屯戍河北四路,京西的禁軍屯戍陝西,京南的禁軍往荊湖與夔峽屯戍。

這樣就不會象以前那樣,各營禁軍一會兒去了荊湖南路,熱得要死,第二年又去了河北北方,冷得要死。而且固定下來,多少會避免以前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所帶來的危害。也就是禁更留戍。

蔡挺未來到了京城,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置了將兵法。

邵雍哪裡知道這些內幕,一會兒被王巨問得汗如雨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巨又說道:“邵先生鑽研儒學,這是功在千古的事,但是邵先生如果用易經去裝神弄鬼,未免就不大好了。”

足夠了,這比罵娘還要狠哪。

…………

王巨離開洛陽,奔向陝西。

但他沒想到,還沒有開始呢,就有人向他出手了,還是司馬光。

司馬光寫了一篇長奏,說流移之民,道路相望,詢訪閭里,皆雲今夏大旱,禾苗枯瘁,河渭以北,絕無所收,獨南山之下。稍有所存。而入秋霖雨,經月不霽,禾雖有穗,往往無實,雖有實。往往無米,雖有米,率皆細黑。一斗之粟,舂簸之後,不過得米三四升。谷價踴貴,民間累年困於科調。素無蓄積,不能相贍,以此須至分房減口,就食西京、襄鄧商虢等州,或佣賃客作。或燒炭採薪,或乞匄剽竊,以度朝夕。當此之際,國家惟宜鎮之以靜,省息諸事,減節用度,則租稅自輕,徭役自少。逋負自寬,科率自止。四患既除,民力自足。民財自饒,閭里自安,流亡自還,固不待陛下憂勤於中,宰相劬勞於外,然後人人得其所也。苟或不然。國家雖欲輕租稅、寬逋負,其所費之財何由可得?雖欲少繇役、止科率。其所營之事何由可成?四患不除,雖日下恩澤之詔。民猶不免於流移轉死也。蓋欲止沸者莫若絕薪,欲安民者莫若省事,此目前之驗,非難知也。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