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二七章 擔心

第四二七章 擔心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用宋朝所佔的綏州換土門,西夏不是划算,而是太划算了。論面積大小,是易換之地的四到五倍。以土地肥瘦而言,土門一帶多是荒山野嶺,綏州則是党項心,有大三口之利。從軍事角度而言,宋朝得到土門一帶,也不過略略拱厚了延州的防禦力度,但沒有土門,現在延州北部諸堡壘一起修葺起來,也能保障延州安全了。但宋朝得到了綏州,直接威脅到西夏的老巢銀夏二州,甚至將西夏拖到他們最不想的消耗戰中。

還有人心,嵬名山新附,人心不安,遷於土門,地狹土瘦,一萬餘帳必然會人心渙散。

如果說王安石變法是非對錯,一般人弄不懂,會不明覺厲。

但這個太簡單了,那怕是普通人,拿到陝西地圖,將兩處圈畫出來,也能看到西夏撈了多大便宜。

宋朝還是換了,這個能理解,大傢伙一起想苟和啊,所以明知道是賠本買賣,也做了。

可為什麼西夏人不換呢。

不能說宋朝君臣一起是楚懷王,那說得太敷淺了,王巨也不敢說,大家一起是楚懷王,趙頊是,曾公亮是,文彥博是,難道只有你王巨是屈原?

趙頊也不會這樣想哪,便問:“王卿,為何西夏不換?”

“陛下,諸公,道理有些兒複雜,西夏、遼國與我朝,恍若三國演義。論軍事疆域,遼國最為強大,論財力與人口,我朝又遠勝之。只有西夏地狹民窮,即便軍事也不是很強大。”

“王巨,西夏雖地狹民窮,但西夏多次擊敗我朝。也大勝過契丹。”文彥博立即反駁。

“文公,我朝之敗,也不過三川口、好水川與定川砦。其實三川口之失利。主要是李士彬與金明三十六寨被李元昊擊破。若是將羌人真正當成我們大宋子民,那就是慘敗。若不當成大宋子民。只是當成藩屏所在,那也不算敗得特慘,劉平傷亡的部下不過幾千人而已。兩國交戰,幾千人傷亡能算重大傷亡嗎?就象臣初到華池縣那三戰,也不過小捷,都不好意思張揚,正是此故。況且劉平也殺傷了許多西夏士兵。”

“李士彬難道不是宋臣?”

“文公,李士彬絕對是宋臣。然而當初我朝君臣根本沒有想到李元昊會突然發難,延州官府不置斥候,李士彬未設密探,所屬三十六寨羌人大半已被西夏收買。金明三十六寨明為延州長城,實則這道長城千創百孔,隨時塌陷。那是李元昊急於暴起發難的,否則利用得當,非是三川口之敗,甚至延州都能攻陷……別的不說,就如臣利用了野利部。”

這個問題又複雜了。比如蕃人如何管理?

又比如為什麼宋朝政策那麼好,還有一些蕃部想投奔西夏?

但說起來也不復雜,蕃人如何管理。恩就要象一個恩,給予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岐視與買安。威就要象一個威,而非是什麼想要當官、先做山匪等招安。

敢於適當的做一些出擊報復,就象西夏人所做的那樣,而非是以和為貴。

但這個理論在宋朝仍沒有市場,王巨更不想招大家反對仇視,因此略過,又道:“別人我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李元昊攻破金明三十六寨,下官也沒有出世。不過下官在延州出生在延州長大,聽到很多說法。至少大多數人認為李士彬金明三十六寨淪陷,對延州還是一件好事。”

“王巨,你可知道因為李士彬之失,朝廷在延州一年所置官兵花費幾何?”

“必……然!文公,秦州熟蕃對我朝算是很忠誠吧,以前朝廷未置多少官兵,最終結果呢?就算李士彬置了密探,不讓李元昊側反各寨羌人成功,我朝只防御與被動挨打,西夏往往又是舉國來犯,早晚朝廷還要置官兵。”

“好水川呢,定川砦呢?”

“好水川之戰,王珪將軍敗得很慘,但也殺傷了許多西夏官兵,李元昊並沒有佔到便宜。真正慘敗的是定川砦一戰,然而府麟路之戰呢?為何李元昊臨死之前,立下遺囑,與我朝交好?還有,為何蕭太后與遼聖宗在澶州城下與我朝簽訂盟約?這個和平不是真正用錢買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荒謬,那麼遼國呢?”

“李元昊大敗遼軍,此乃是遼興宗不會用兵之故,才讓西夏僥倖得以勝利。隨後遼國多次派出偏軍出擊,差一點將興慶府攻破。因此西夏才不敢主動招惹遼國。所以西夏有兩種思想,第一種思想是依附我朝,主動交好,那麼宋夏會久安,兩國聯手,遼國也不敢輕易攻擊那一個國了。事實也是如此,即便西夏主動入侵我朝,我朝還有那麼多士大夫想苟和,就不要說他們依附我朝,到那時誰敢提用兵西夏?”文彥博咄咄逼人,暫時王巨還不想招惹他,也沒那資格招惹,資歷與年齡官職都相差太大了,於是王巨立即迴歸主題,又道:

“還有一種思想,反正不敢招惹遼國,不如與遼國交好,共同對付我朝,一點一滴侵攻我朝,擴大疆域,削弱我朝實力,而且在攻打我朝時,會凝聚各部士氣,將西夏國內諸多矛盾轉移目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實際西夏並不強大,若非用陰謀詭計,即便李元昊在世,都打不過吐蕃人,至於與我朝三戰皆捷,同樣用了陰謀詭計,往往用數倍或十倍兵力才能獲勝。然而李元昊死了……所以大順城蔡公與臣便獲勝了。”

也就是說,李元昊一死,就算西夏用這個以多打少的戰術,都未必能勝利。

其實李元昊生生從宋遼兩個大國夾縫裡,立下一個國家,很了不起了,但宋朝大多數士大夫多數怯戰,王巨不能說。

“此言中的也,”趙頊長吁了一口氣。

朝堂上計程車大夫都想和平。這絕不是趙頊想要的結果。

可沒有人能清楚說出原因,所以趙頊也說明不了大夥。

現在王巨簡單地幾句話,便剖解了許多真相。實際也等於是替趙頊向大家解釋。

“王卿,西夏為何不換?”趙頊又問道。

“還是這個道理。無論西夏或遼國與我朝議和,皆是先前戰爭失利,或者拖入僵持階段。比如慶曆戰爭,西夏乃是蓄謀已久發起的戰爭,我朝則匆匆忙忙應戰。所以幾年戰爭下來,國庫空敝,民不聊生。但西夏那邊呢,更慘。百姓吃土,吃樹皮,挖鼠捕雀充飢!然而自澶淵之盟後,我朝政策漸漸變得內斂,對開疆拓土不產生興趣,對戰爭反感。故此士大夫和多主戰的少。西夏若主動象李德明那樣依附我朝,我朝必求之不得!若西夏屢屢發起侵犯,因為戰和爭執,我朝不能上下一心作戰,那麼西夏就說不定得逞。以小對大,從我朝身上撕下來一塊塊肉,將自己漸漸壯大。”

“非是我朝士大夫不聰明。我朝許多士大夫的聰明才智遠勝了西夏的精英,但正是因為這種求和心理,並且三國當中,西夏對情報最為重視,我朝士大夫對西夏那邊具體的情況未必很瞭解,西夏那邊說不定連我朝皇宮宮闈中的情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因此西夏才有了這個計劃,不是不換,而是一開始就不打算交換!”

“嵬名山投奔我朝那一年,我朝正是困難的時候。就連河北災民,朝廷都無法賑濟。由他們自生自滅。西夏那邊同樣困難,而且比我朝還要困難。大順城慘敗,李諒祚受傷病死,小國主即位,國內又受到了特大的旱災。故西夏無力出兵綏州,只派了數萬兵馬來救援,但被種諤擊敗了。拖到今年,西夏漸漸喘過這口氣,也開始打收回綏州主意了。他們如何收回綏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強行收回,但把握未必很大。我朝官兵非是慶曆初的官兵,況且邊區又置了那麼多戰鬥力強大的保捷、蕃落與弓箭手。第二種方法就是巧收。”

“巧收!他們想利用我朝大多數士大夫想求和的心態,提出這種看似可行的方法,果然,我朝同意。如非郭逵與趙禼機靈,依朝廷詔書,將綏州所有砦堡焚燬,嵬名山一萬餘帳遷於延州境內,那時我朝發現上當,已來不及了。綏州境內不是沒有砦堡,有許多砦堡,但這些砦堡多在原來宋夏邊境上,綏州與延州之間。西夏大軍隨著跟進,略加修葺,我朝就徹底丟掉綏州了。並且致命的是,嵬名山一萬餘帳百姓都無法安頓,那時在萬般失望之下,西夏再派奸細挑唆一下,這一萬餘帳蕃羌將會成為延州一個超級火藥包,將它點燃了,後果不堪設想!”

也就是西夏從開始就不想換,也根本未認真想過交換,想的是將宋朝君臣會犯傻,然後好大便宜!王巨不想得罪太多人,說得很委婉。

然而他們做夢沒有想到的是,郭逵沒有上當,趙禼沒有上當。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