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上多喝幾杯,和你現在那位。】
電影裡的男主舉起酒杯,和新郎碰了碰,笑著祝福了一句,隨即一飲而盡。
【在婚禮上多喝幾杯,祝我年少有為……】
在陶峰帶著滿滿悵然的歌聲中,電影播放結束。
直到幕布上滾動起了工作人員名單時,不少人都站了起來,紛紛鼓掌向主創團隊們表達著自己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年少有為》,這首歌寫的真好啊。”
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地中海男人看著幕布上顯示的主題曲名字,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像是回憶起了什麼。
已然油膩的臉上甚至出現了一抹年少時青澀與苦澀並存的笑容。
旁邊一個四十幾歲,更加油膩的中年人跟著感慨道:“是啊,這部電影和這首歌曲,真的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美好酸澀的青春。”
一個女影評人聽著兩人的對話,打量了一番二人後,心中不禁暗暗道:“真下頭。”
這兩個中年男人的對話在整個觀眾席中出現了不少。
張志文優秀的敘事風格和帶著滿滿青春感的拍攝效果,以及那在最後關頭堪稱神來一筆,出現的恰到好處的主題曲《年少有為》,都讓這幫早已離開校園,為工作奔波忙碌的人們回想起了曾經的美好。
青春總是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蠢蠢欲動的愛情,或是無需戴面具來偽裝自己的單純友情……
遺憾的結局更是對應了大多數人的經歷,讓他們把自己完全代入了進去。
雙重遺憾的觸動下,他們現在的評價那是相當的高,掌聲潮湧般連綿不絕。
直到媒體記者按照流程開始進場,張志文上臺,意氣風發的發表著自己的感言後掌聲才緩緩停下。
反觀陳尋三人倒像是異類。
首先陳尋被劇透過,代入感並不是那麼的強。
而姜悅喜歡了陳尋這麼多年哪有什麼遺憾。
對她來說,只要兩人依舊在彼此身旁,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陳書瓊則是抿了抿嘴,忍不住側過腦袋,悄悄的看了陳尋一眼。
等到說完感言,進入了媒體採訪環節。
比起那些在電影圈外沒什麼名氣的影評人,記者們首先找的就是幾位主演和張志文等主創。
搶不到好位置的人則是把目光放在了陳尋三人的身上,最近還有不少熱度的陳尋更是首當其衝。
還沒等陳尋將剩下的那點爆米花一掃而空,長槍短炮的就已經架在了他的面前。
“陳尋老師,聽說《我們的青春》主題曲是你寫的,經過剛才的觀影,你覺得自己的歌曲在電影裡表現得怎麼樣?”
“陳老師,你對《我們的青春》有什麼個人評價嗎?可以仔細說說嗎?”
“陳老師……”
記者們的戰鬥力十足,問題就跟吐泡泡一樣,說起來就是一連串。
好在這些都是劇組提前約好的記者,問題不算尖銳,陳尋挑了幾個問題做出簡單答覆後,便脫離了記者們的包圍。
採訪陳尋只是為了明天發文章時,在名字上做做噱頭,其他影評人和業內人士的意見才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點。
喜歡從有聲主播到文娛教父請大家收藏:()從有聲主播到文娛教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