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太太一輩子就沒進去過廚房,少時在家金尊玉貴的養著。
等出嫁了,也是大戶人家,奴僕成群的。
後來丈夫忽然決定帶著家人,改頭換面到著鄉下,可那時兒子已經娶妻,兒媳婦孝順也用不著她做飯,就乾乾零碎活,陪陪孩子,也輕鬆自在,沒受過多少苦。
她也知道糧食重要,但沒有個具體概念。沒當過家哪知道柴米貴,畢竟沒短過這些。
出嫁前跟母親學掌家,那就是看個大事大面兒的,細頭細腦的自有嬤嬤、管事們去張羅。
她看著一大家子的愁容,她怎麼也想不到會到吃不上飯的程度。
老太太也不禁擔憂後輩們吃不飽飯怎麼辦?
按照老太太原來的行事作風肯定是砸錢啊,哪有錢砸不來的東西?
可這時代不對。
錢這東西可不能露手,會招禍的。
她不懂政治,可也不傻。不過好在她找了個政治敏感的丈夫,丈夫做的決定她都很尊重,好些事也就不用她費心神。
一晃一輩子都快過去了,事實證明她丈夫確實睿智,將家裡的天頂得穩當。
聽著丈夫的,一家子低調安居在鄉下,雖然清苦,但外面再混亂,她這一家子也求得了安穩,都好好活了下來。
她如今也子孫滿堂,孫子輩的除了如花似玉的寶貝大乖孫女也都成家立業了。
看著當年意氣風發的俊逸少年公子,到後來沉穩的當家人,再到現在坐在她身旁面染愁色的男人,她依舊堅信他能有方法解決面臨的難題,他還能護著她,護著這一家子。
可她還是好心疼保護了她一輩子的男人,她的那個好少年,她好想幫他撫平他不自然緊蹙的眉頭。
其實在一起幾十年,她對丈夫還是很瞭解的。
丈夫看問題向來看得遠,他現在提的是糧的事,可絕對不是緊緊擔心糧食這麼單一緊缺的問題,看來外面又有大狀況了。
她金果新能給這個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做的就是永遠做一個愛他的妻子,在他身後默默支援他。
“老頭子,是不是還有什麼事?”
底下座位的都看著上座的兩位老人。
陶青雲談了口氣,抓住老伴的手無聲的安慰。轉頭看向兒子說到:“剛安,你說說。”
陶剛安先是看了眼陶恣說到:“桃桃,我的小蘇勒。你還不知道你出生時你奶奶還給你取了這個小名吧。可是聰明的意思呢,還是你奶奶厲害你一出生就知道你是個聰明的。”
“一晃現在都是大姑娘了,大人們談事你也該聽聽了。”
“你今天要是聽到什麼都別驚訝,先聽著,放在心裡。爸爸之後會跟你解釋的。”
看著陶恣乖巧地點了個頭,就跟大家談起了事。
“跟爹說的一樣,高階社是必然,但對我們家來說不是不能解決的事。”
“趁著還沒徹底升為高階社,家裡還有些自己能支配的地就多種點便於儲存的糧食,家裡拿工資的也多,不會吃不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