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都是幹活的人,對食物的需求不算少,最終中午做的食物全吃完了,完全不用考慮浪費的問題。
吃完飯大家夥兒對陶恣的手藝表示很滿意。
幾個小的鼓鼓的肚子更是用實力說明了一切,作為做飯的人很是欣慰,陶恣想她還可以為這個家做更多。
吃完飯,讓幾個大男孩兒將幾個小的孩子安排去休息,大人們都轉移陣地到了主屋的堂間,一看就是要談事的。
陶恣都是已經大學畢業馬上快工作的人了,也被留了下來。
主座上的陶老爺子八十多了,卻還看起來不顯任何頹態的模樣,從面部不算多的歲月紋路里還隱約能見年輕的俊朗模樣。
確實,陶家大大小小的基因都不錯,就沒有不好看的人。
收回思緒,陶恣看著主位上的老爺子眉宇間稍許凝重,加上自己老爹同款愁緒,不傻的都知道是遇上為難事了。
愁得習慣性想找根兒煙抽抽的陶老爺子怕燻著自己寶貝孫女,就放棄了抽菸的想法,踹著自己的兒子去倒了杯水。
六十多的兒子無故被八十多的老子踹了,委屈得像200斤的胖子。
要不是知道有正事兒要聊,估計在場的人都得憋不住笑出聲兒。原來陶家把男孩子的當草的根兒在這兒呢!
喝了口水,老爺子也開頭談起來正事。
“除了在崗位上的,家裡的能談事的人都在這裡了。把你們留在這裡,我就想談談糧食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年還不算安穩,但日子也能過,平平穩穩的也能吃飽。鄉下地頭兒的不缺糧食,好些人家有了餘糧都拿去換錢。”
“咱們家人多,小子又多,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也不是虛話,咱家地裡頭的出產除了供應了在家的人的糧食還得供應外面幾個小子家,年年糧食就是堪堪夠。”
陶老爺子看了看外面的天,還清亮的眼神裡憂色更重。
“日子一直如此還好說,可你們爸收到外面的訊息說,好些地方改高階社了。”
“改高階社現在雖說看起來是個自願的事兒,可我看最後改高階社是必然的事兒。”
“跟著國家走,順應國家政策是應該,可一旦改成了高階社那咱們自家可一點土地都沒了。”
“光憑公分分糧食供應一大家子肯定不夠。”
這很難讓人不擔心。
“爹說得是,鄉下糧食不富裕,城裡的就算有供應也不會很富裕。再說,這還建立在風調雨順,年景好的基礎上。一旦……”
陶爸的話沒說完,大家都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屋裡的人都曉得事情的重要性。
怎麼能不重視?不當家不做主的爺們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更何況是整天跟廚房打交道,掌握家裡糧食口袋的管家女同志們。
旁觀的陶恣現在心跳得有些厲害,如果禾國也是按照她所知的那個軌跡發展的話,那陶老爺子的想法是很有前瞻性。
果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特別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喜歡帶著基地穿年代文請大家收藏:()帶著基地穿年代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