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當時那位奚蘊公主也不那麼在意了。所以才有人說她‘體質有異’,說白了這實在言不由衷。
其實就是暗指這位奚蘊公主怕是行為異常。
這個是說得通的,若非如此堂堂公主又何必不打發身邊侍衛去實驗了看,何必在不知道後果的前提下主動以身試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果不其然。聽說奚蘊公主當時似乎中邪了——明明已經失去一隻手臂了,在白眼翻歇後竟似乎賭氣一般在次當著眾目睽睽之下脫了拉上衣袍脫下自己的鞋子,還連襪子都毫不猶豫的扯下來。
可這麼說的話也不對,奚蘊公主明明就是冷靜的。氣息上可以察覺到,這人情緒一點變動都沒有,眾人又開始懷疑這位公主怕不是想‘證明’自己……
可堂堂公主非要這麼證明自己又何必呢?
眾人越想越不對勁……目目相覷之後本能的威力感使他們有了逃走的想法——可現實也沒這個機會了。
溪蘊公主小心翼翼,頗為隆重的提著衣襬,義無反顧將自己的腳踩在了那大刺上——瞬間,引火燒身。種種烈焰燃燒之後,那些荊棘又開始鋪天蓋地的抽芽,生長速度之快叫人迷失方向,到處亂竄。
但越是這樣,就有人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裝上荊棘大刺。可聽說越是這樣,就越是給這些荊棘提供了養分,叫這些荊棘無法無天的自由蔓延。
到最後這件事的收尾便是——好像荊棘重生就連當時還未曾著陸的三界成員都無一倖免。全部死於非命。
當時的事情,震驚了整個上三界。人們便又重新正視了這些荊棘的成長速度。導致了,漠葬山差不多等同於魔界的第二禁地了。
有了這個歷史在。之後,霽英說的那位主動惹是生非的魔帝反正也不知道從哪裡一早便聽說‘漠葬山的荊棘全部消失之後’……便一直處於誠惶誠恐的狀態。
然後那位彷彿‘罪人’的魔帝整日惴惴不安的結果便是一個不留神便被人殺害,當場命喪黃泉,且頭顱還被魔界即將面臨會被另外二界討伐的普通人士供奉丟擲,當做和談贖罪的契機。
而新的魔帝,看見自己的將士與子民紛紛消失在漠葬山上,接著荊棘消失的那個詭異現狀,趕緊將派人將風口浪尖推向妖界——昔年天界的花草樹木本是雲霧幻化。
因為登天得道之人本就不食人間煙火,且不聞人間四時。
而若非妖界祖先為了一己私慾將植物帶入天界來生更發芽,如今又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荊棘存在。
再說,之前妖界赫赫有名的奚蘊公主已經獻祭過一次了,而目下仙界與妖界有這麼咄咄逼人,無形中在次給腳下這恐怖的東西供養獻身……
——“瞧著那方土地都變成粉末,不容水火了,諸位還是消停一些的好。免得他日大禍臨頭,卻早酒撕破臉皮的話到時候連個商量對策的人都沒有那可就不好。”
這位魔君計謀相當高明。首先提到昔年奚蘊公主聳人聽聞的歷史先入為主,轉移了注意力。
藉著更是高明的一言不發,叫恐慌中的人們自己無窮無盡的隨意猜測奇怪發展,從而進一步放大留言,壓迫妖界妥協。
因為是妖界帶頭奮力反擊的。仙界當時的仙帝不用質疑,依舊是那偽君子——還是在妖帝各種深明大義的勸說下,好勸歹勸才出兵討伐。但霽英不得不說的是,那位仙帝當真不是個東西,欲迎還拒叫人噁心。
當年反擊魔界的主力可不是什麼妖界。妖界不過輔助,而當兩界都共同面臨——‘是否要搜查漠葬山’的疑問時。
妖界與仙界兩位帝王言傳意會的委婉意思都是——魔者品行不正作惡多端,合該秉持正義替天行道才是。
如此魔界許多隻求一個羈絆保護傘,避風港的人才會遭了大災大難。
過後魔界不知怎麼回事,竟飛快的構建,重新立足。
那段時間其實另外二界一直在等待,緊鑼密鼓的籌備著,等待面臨可能存在、毀滅性一般存在的荊棘報應。
但最後是事情不了了之。因為荊棘的報應沒來,魔界有重新恢復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