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卦引路
正德三年(1508年)秋,王守仁遁入龍場東北的“玩易窩”溶洞。洞壁滲出的赤色巖液在火把下蜿蜒如血,他忽見石筍間卡著半卷《周易》,書頁間夾著片焦黑的建文通寶。指尖剛觸到銅錢,整座溶洞轟然震顫——九尊青銅卦盤從地底升起,盤面刻滿失傳的“連山彝文”。
“坎為水,險陷也……”守仁撫過卦盤裂紋,忽聞洞外傳來彝語呼喝。追兵的弩箭射碎鐘乳石,他被迫退向深淵,手中火把卻映亮巖畫:建文帝披髮跣足立於卦象中央,身後跟著七名捧《永樂大典》的僧人!
二、彝女天問
暗河邊的螢石臺上,彝女阿措的銀冠綴滿卦符。她以骨針挑起守仁掌心傷口,血珠墜入石臼時竟凝成乾卦:“漢人,你血裡藏著帝王卦——說!建文遺寶在哪兒?”
守仁盯著血卦冷笑:“若知遺寶所在,何不問我心中有無永樂?”
阿措突然甩出三十六枚虎骨卦籤,籤文在暗河中浮成《明夷》卦:“地火明夷,利艱貞——你今日必見血光!”
話音未落,暗河漩渦中浮出三具鐵枷囚屍,腐壞的囚服上竟繡著洪武年間的錦衣衛麒麟紋!
三、焚典悟心
溶洞深處的石龕內,半部《永樂大典》殘卷裹著人皮。守仁以火折燎開黏連的書頁,焦糊味中忽現建文帝硃批:“朕觀《易》而知燕王必反”。頁邊更粘著張泛黃路引,標註“滇南八百媳婦國”的逃亡路線!
阿措的骨刀抵住他後心:“交出遺詔,否則讓你嚐嚐彝人的‘噬心蠱’!”
守仁突然將殘卷投入火堆:“燒了這勞什子,你我才得解脫!”火光騰起時,洞頂二十八宿圖的“心宿”位驟亮,將兩人身影投射成洪武劍影下的叔侄相殘。
四、龍脈驚變
子時地動,玩易窩的卦盤自行轉動。守仁被阿措拖至震位,見暗河改道沖刷出建文遺臣的屍骸堆。某具骸骨頸掛玉牌,刻著“靖難夜,帝易《易》”——那《周易》扉頁的建文通寶忽然飛起,嵌入玉八卦中央!
溶洞穹頂應聲裂開星光孔道,月光如銀漿灌入,在巖壁上顯影出《周易》全文。守仁的影子和建文帝殘影重疊,共指《繫辭》“易無思也,無為也”八字。阿措的銀冠卦符叮噹亂響,她突然割腕將血灑向星光:“原來龍脈不是山河,是人心!”
五、石髓明心
三日後,守仁嚼著石髓充飢,在洞壁刻下“心即理”三字。阿措的骨刀忽然劈碎卦盤:“你可知這溶洞是建文自.焚未成之地?他的痴念困在此處百年,今日卻被你破了!”
殘卦紛飛中,守仁拾起半片“艮”卦:“山止而心不止,建文執著帝位,燕王執著正統,俱被‘理’字所縛。”他將卦片拋入暗河,水面忽現千里外紫禁城的倒影——正德帝正在豹房鬥獸,劉瑾捧著《玩易窩地形圖》陰笑。
臨別時,阿措將銀冠卦符贈他:“下次再見,你若不是聖人,便是死人。”守仁反贈玉八卦:“聖人之名,不如石髓飽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