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
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
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
有大夏人落腳的地方,就有飲茶的習慣,文化應該被傳承和尊重,不然時間久了,人們就會忘記了它原本的面目,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根的!”
丁修說道:
“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人生如茶,一沉一浮,心如茶清,自然萬事通明。
林清玄說:“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可像陸游一樣,午窗初睡起,幽興付茶甌;也可如蘇軾一般,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品茶,乃是國人最極致的浪漫!”
不一會。
茶壺裡的水開了。
淨璇從一個小罐子裡捏出來點茶葉,放進了茶壺之中,煮了片刻之後,倒了兩杯,對丁修謙和道:
“丁修,鐵觀音,你嘗一嘗!”
丁修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認真道:
“這茶清甜幽香,不錯!”
淨璇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說道:
“現在人忙忙碌碌的,落不得一個清閒,幹不成自己喜歡的事,也無暇去看周圍的風景,這是一種可悲!”
丁修說道:
“人往往被境遇所困,不能順心如意。禪宗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覺得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便能活得灑脫自如。然而,認識自己,無法改變,便是一種苦,這是一種無法自渡的苦,要想超脫這種苦,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
“好一個活在當下,看似俗套,卻最為不俗,……丁修,走吧,我帶你去拿丹爐!”
淨璇說了一句,將茶杯放在小火爐上,起身朝屋外走去。
丁修也將茶杯放在了小火爐上,起身,跟著淨璇走了出去。
之後。
淨璇帶著丁修來到了一個房間,伸手指著屋內地上放著一個半米多高,攜刻著一隻仙鶴,以及許多晦澀難懂銘文的青銅丹爐,說道:
“仙鶴爐,它隨著水月觀一直在,也沒人用過,你既然會煉丹,又過來了,那證明與它有緣,就帶走吧,記得來送攝生丹!”
“好的!”
丁修說了一句,走了過去,俯身扛起仙鶴爐,朝水月觀外走去。
喜歡山野大主播請大家收藏:()山野大主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