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絳珠新夢 > 改革受挫,私塾謀新

改革受挫,私塾謀新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驗屍長生,我做仵作的那些年 大慶:收徒獎勵,開局收司裡裡 皇家金牌縣令 大乾閒人 光影1942:改寫影視的戰歌 王陽明傳 偶遇貓貓拼盡全力無法抵抗 網球王子之弦月織網時 八十年代小美人 再一次,重啟流水賬人生! 臥底我拿下教主 反派女二逆襲系統[快穿] 商戶子,走官途 回到夫君黑化前(雙重生) 帶空間去六零隨軍,在大院成團寵 絳珠新夢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最狂臥底,從獄中留後到登基稱帝 江寺玫瑰又度春:雙穿香魂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

改革受挫,私塾謀新

賈府在林桐與眾人的齊心運作下,經濟狀況改善明顯,甚至有超越往昔鼎盛之勢。每日卯時未到,賈府商鋪的夥計們便忙著卸下門板,玻璃櫥窗裡陳列著林桐設計的精巧飾品,琉璃珠串與掐絲琺琅相映生輝;作坊裡飄出的肥皂香氣,引得行人頻頻駐足。北靜王水溶又親自牽線,為賈府打通了漕運商路,一時間,綢緞莊、香料鋪的生意火爆異常,銀子流水般湧進賈府的庫房。賬房先生的算盤珠子撥得飛快,小廝們抱著沉甸甸的錢箱來回奔走,連府裡養的貓兒狗兒,都跟著沾光吃起了新鮮的魚蝦。

然而,在這看似繁榮的表象之下,實則並不太平。林桐在改革中展露出的才能和智謀,成效斐然,令她名聲大噪,風頭一時無兩,可也招致了不少嫉恨。在這個女子需謹守閨訓的年代,她拋頭露面主持家業,本就犯了大忌。更何況林桐的光芒過於耀眼,更是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下人們私下議論時,總有人撇著嘴說“女子當家,不成體統”;那些守舊的婆子們湊在一起,眼神裡滿是不屑,話裡話外都是對林桐的不滿。

賈府內部各房之間的爭鬥,從未真正停歇,如今見林桐因改革聲名鵲起,備受贊譽。那些心懷叵測、覬覦家族權勢與利益之人,更是按捺不住,愈發蠢蠢欲動。尤其是守舊的長輩們,即便看著賈府日益興旺,也容不下林桐打破規矩的做法。在他們心裡,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守內宅,怎能插手家族事務?

王夫人對林桐的不滿由來已久,血緣上的隔閡就如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加之林桐的行事風格,與她一直以來所秉持的傳統觀念大相徑庭,在她眼中,林桐的種種行為皆是不安分的表現。自從林桐開始倡導新學,不僅鼓勵府中女眷讀書識字,還讓她們參與府中事務,這無疑觸動了王夫人最敏感的神經。眼見林桐在賈府的聲望水漲船高,年輕一輩對她言聽計從,下人們也私下議論著她帶來的新變化,王夫人愈發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平日裡,她依舊端坐在當家主母的位置上,有條不紊地處理府中瑣事,面上波瀾不驚,維持著一貫的威嚴。可暗地裡,她早已與那些守舊的長老們達成默契。這些人本就對林桐的革新之舉頗有微詞,如今更是與王夫人一拍即合,在各個關節上給林桐使絆子。暗中散佈不實謠言,試圖打壓林桐的勢頭。

賈政雙手搭著太師椅,紫檀木扶手被歲月磨得發亮,正映襯著他臉上經年累月的刻板神情。作為賈府實際掌權者之一,他雖默許了林桐推行改革以解家族困局,卻始終將祖宗家法奉為圭臬。在他看來,賈府歷經百年風雨屹立不倒,靠的正是代代相傳的規矩禮數,那些看似奏效的革新不過是權宜之計,終究登不得大雅之堂。尤其是見府中年輕子弟對林桐的主張趨之若鶩,他內心更是隱隱不安,表面上卻維持著大家長的風範,從不公然駁斥,只在私下裡對心腹慨嘆 ”世風日下,綱常漸弛”。

林桐站在廊下,手中的賬本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前幾日在蘇州綢緞莊,她親眼見新式織機吐出的月華錦被搶空;景德鎮窯廠的薄胎瓷更是千金難求。此刻她望著遠處荒草叢生的田莊。眼中閃爍著熾熱光芒。她打算將荒廢的田莊改造成工坊,引進蘇杭改良的花樓織機,每臺織機都能織出二十四種不同紋樣;從景德鎮重金聘請的窯工,更能燒製出薄如蟬翼的影青瓷。她甚至計劃在金陵、揚州等繁華之地開設 ”榮國府” 商號,以精美的綢緞包裝、獨特的品牌標識開啟市場,再透過廣州十三行的商船將貨品銷往南洋諸國。

那些田莊一直由賈府那幾位長老把控,他們長期以來透過虛報田租、以次充好售賣田莊産出、私吞田莊修繕款項等手段,中飽私囊。然而,林桐的改革一旦推行,工坊賬目透明化,田莊事務規整有序,他們的灰色收入將瞬間化為泡影。

議事廳的燭淚順著鎏金燭臺蜿蜒而下,在青磚地上凝成暗紅的霜。林桐指尖捏著寫滿簪花小楷的宣紙,蘇杭綢緞的圖樣被汗漬洇出淺淺的印子。她望著首座上賈政緊繃的下頜線,深吸口氣開始闡述:“舅舅可知,如今江寧織造局的新織機,比老式提花機效率高三成?咱們若引入改良...”林桐滿懷期待地向諸位長輩們介紹自己的計劃。從蘇杭絲綢、嶺南香料,福建茶葉、包括接下來的工匠招募計劃等;末了,還精心規劃了産品的銷售渠道,打算在京城繁華地段開設賈府商號,同時打通與各地行商的合作,將工坊産品遠銷大江南北。

“荒唐!”她話音剛落,分管田莊的賈仁猛地起身,蟒紋石鎮紙被帶落,“咚”地砸在烏木長案上:“老祖宗傳下的田莊規矩,到你這兒就要全改?去年莊頭孝敬的年例銀,哪樣不是按舊例?你這乳臭未幹的丫頭,莫不是想把賈府百年根基付之一炬!”說罷,他胸膛劇烈起伏。

王夫人慢條斯理地轉動翡翠護甲,腕間金絲八寶鐲叮當作響。她斜睨著林桐鬢邊新換的素銀步搖,輕嗤一聲:“林丫頭,你這見識倒新鮮,只是府裡上千張嘴等著吃飯,只是長輩們的話也不無道理,你這些新奇玩意兒,怕是不太適合咱們這大家族。”說罷用帕子掩唇輕笑,眼角細紋裡都藏著算計,“上月賬房剛報虧空,你這會兒又要開新店、僱巧匠,銀子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賈政摩挲著案頭的羊脂玉扳指,喉結滾動半晌才開口:“你雖有孝心,只是府裡盤根錯節的事務,不是一朝一夕能理順的。依我之見,還是慎重為好。”他望著廊下隨風搖晃的宮燈,聲音裡帶著幾分疲憊,“先把這份心思收一收,待年節過後再說罷。”

林桐望著滿廳搖曳的燭火,突然想起大觀園裡那些枯了半截的海棠樹。原來最難以撼動的,從來不是樹根盤錯的老樹,而是深植在人心底的朽木。她攥緊被揉皺的圖紙,指尖傳來細微的刺痛,卻不及心口萬分之一。

林桐蜷縮在瀟湘館的窗前,指尖無意識摩挲著窗欞上剝落的朱漆。雨絲斜斜掠過翠竹葉,在青石磚上洇出深淺不一的墨痕,恰似她此刻紛亂的心緒。賈府的改革失敗如同一記重錘,擊碎了她試圖在腐朽體系裡縫補裂痕的幻想。當簷角銅鈴在風中發出細碎嗚咽,她忽然握緊了拳頭—賈府內的縫縫補補不過是隔靴搔癢,唯有教育的火種,才能燒穿這千年的枷鎖。

竹影在湘妃簾上篩下碎銀般的光斑時,林桐的茶盞已涼透第三回。詩社裡傳來姐妹們調笑的聲音,硯臺墨香混著桂花糖糕的甜膩,在雕花木格間流淌。她撫過牆上新裱的《秋夜聯句》,忽想起前日在書齋看到的《焚書》,書頁間夾著的楓葉被汗浸得發潮—若這些靈氣四溢的女兒,都能讀李贄、學格致,該是怎樣的光景?

次日清晨,林桐在瀟湘館召集詩社眾人。詩社在林桐這麼多年的經營下,在京城已頗具影響力,也是賈府內一處滿溢著蓬勃生機與灼灼才情的獨特所在,這裡彙聚了眾多姐妹,她們在這裡吟詩作畫、交流思想,氛圍十分融洽。林桐決定利用詩社的影響力,創辦一所私塾。當下社會積弊重重,而私塾便是傳播新思想的前沿陣地。她期望透過私塾的教育,引導學生掙脫傳統思維的枷鎖,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滋養下,成長為有擔當、有見識的人才。

林桐將最後一錠銀子輕輕擱在算盤上,清脆的碰撞聲在空蕩蕩的廂房裡回蕩。燭火搖曳,映得賬簿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忽明忽暗,她揉了揉酸澀的眼睛,望著窗外如墨的夜色,滿心皆是無奈。那些從林府帶來的體己錢,連同平日裡積攢的賞賜,在創辦私塾龐大的開支面前,不過是滄海一粟。

北靜王水溶得知此事後,被林桐的決心與抱負所打動。他理解林桐此舉意義非凡。於是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私庫中撥出一筆可觀的銀兩。命人快馬加鞭,將銀子送往賈府,還附上一封親筆信,信箋上的瘦金體力透紙背:“昔蔡文姬續漢書,今姑娘開新學,吾願為前驅。”

與此同時,遠在蘇州的林如海也聽聞了女兒的計劃。林如海雖身處異地,但心中時刻牽掛著女兒。他知道林桐向來有主見、有抱負,此次創辦私塾,定是深思熟慮之舉。於是即刻著手清點自家産業的盈餘,又從蘇州的生意往來中抽調出一部分資金,交到林桐手中。

資金問題解決後,接下來便是選址。林桐跑遍了京城的各個地方,尋找一處適合的場所。她既要考慮私塾的環境要安靜清幽,適合學生學習,又要交通便利,方便學生往來。經過一番艱苦的尋覓。終於,在賈府不遠處,一座爬滿枯藤的閑置庭院出現在她眼前。荒草間的石燈籠在陽光下折射出奇異的光暈,斷壁殘垣間依稀可見昔日匾額上“毓秀堂”的痕跡。雖然庭院略顯破舊,但林桐卻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書聲琅琅的景象,眼中滿是欣喜。

然而,正當她準備大幹一場時,麻煩卻接踵而至。原本談好的工匠們突然變卦,面色驚恐,說這庭院有不幹淨”的傳聞,說什麼也不願接手。林桐四處打聽,才知道是有人在背後故意使壞,妄圖攪黃她的私塾計劃。就在她焦急萬分之際,北靜王水溶再次伸出援手。他憑借自己的人脈,尋來可靠工匠,甚至親自監工。修繕現場,他身著便服,與工匠們一同探討修繕方案,全然沒有王爺的架子。

緊接著,便是聘請先生。林桐深知教書先生是私塾教育理念的傳播者和執行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她四處打聽,廣納賢才,不僅從賈府內部挑選了一些飽讀詩書、品行端正的丫鬟小廝,還從外面聘請了一些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墨客。為了說服這些教師加入私塾,林桐親自登門拜訪,與他們促膝長談。詳細地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她新穎的想法。有些文人顧慮重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招來非議,猶豫不決。林桐從不勉強,只是微笑著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日若想通了,隨時歡迎。”

籌備的日子裡,林桐每日雞鳴而起,夜深才歇,全身心地撲在私塾的籌備事務上,從庭院的修繕設計,到教學課程的安排,再到教師的培訓,每一個環節她都親力親為。她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創辦一所能夠培養出新時代人才的私塾,以此為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帶來新的希望之光,推動社會變革的車輪滾滾向前。

終於等到開學那日,天還沒大亮,學堂門口就熱鬧起來。京城的街道上,富家子弟乘坐著雕花馬車,小廝們在一旁小心伺候;窮人家的孩子揹著母親連夜縫制的粗布書囊,腳步輕快,滿臉雀躍。臉蛋凍得通紅,眼裡卻閃著光。有個紮著紅頭繩的小姑娘攥著半塊烤紅薯,怯生生地問:“先生,我們真能學那些大道理嗎?”

林桐立在門廊下,晨風拂動她月白裙裾上的竹紋。看著孩子們或拘謹或雀躍地跨過門檻,恍惚想起這些日子的艱辛:和工匠討價還價磨破了嘴皮,為說服先生三顧茅廬,深夜裡反複修改教案困得直點頭......此刻卻都化作眼底的暖意。她輕輕撫過新漆的門柱,木頭還帶著淡淡的桐油香,就像這些孩子,帶著未被雕琢的靈氣與希望。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盛世帝寵之神醫小郡主 大寧詭案錄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