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當之無愧的成為冠軍,譚舒瑤和路遠獲得第二,剩下三個成為了第三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譚舒瑤因為覃勇給她寫的那首歌,反超了路遠,成為分數上的第二名。
這也更加堅定了譚舒瑤比賽開始時的想法……
在觀眾席上不起眼的一個角落裡。
一個女孩喃喃的說了一句:“送給女朋友的,剛好遇見你?為什麼……我也是剛好遇見你啊,從小就遇見了啊……為什麼?”
女孩失落的轉身走出了演播大廳,為了來這,她還欠一個學長很大的人情,也不知道應該怎麼還?
……
大歌賽結束後,覃勇就和譚舒瑤坐飛機回家。
不過一場因為覃勇的橫空出世,讓大歌賽徹底被推上了風口。
國家電視臺導報是整版報道。
還有其他帶國字號的大報也在重要位置轉載,並附上評論員文章。
地方上的報紙就更不用說了。
一場圍繞覃勇展開的大討論最先在報紙上拉開。
大歌賽首屆即爆火。
國家電視臺,節目製作中心。
大歌賽的總導演正在看收視率。
收視率很高,達到了11同年首屆相聲大賽,收視率9.4)這個堪稱恐怖。
當然2002年的時候,國家電視臺的話語權毋庸置疑。
哪像後世,能達到3的收視率就是現象級節目。
2002年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的娛樂節目,大家可選擇的節目並不是那麼多。
所以3的收視率對於幾大衛視根本就不是事。
據說200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最高收視率達到了95多。
幾乎全國觀眾有超過一億人觀看了大歌賽。
可以想見這是有多火。
在某著名論壇上。
一個帖子被管理員把標題置頂,並加紅加粗。
《覃勇可能開創了一個音樂流派——淺論青花瓷的中國元素》
文章寫得比較長,大概有5000字。
曲正正在書房裡,開著電腦。
看著自己寫的帖子被置頂,嘴角掛上了一絲微笑。
這篇文章他是準備發一篇論文的,不過考慮到覃勇,他最終放棄了。
而是以一個網友的身份發表在了網路上。
文章開篇就表明:
覃勇在大歌賽決賽上唱了一首不同以往任何一首歌的曲風,這種融合中西音樂特色,並在詞創作上完全繼承文化傳統的方式讓人堪稱驚豔。
那麼什麼是中國風歌曲呢?
曲正在第二段就論述了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