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中比武就是最大娛樂專案。今天這場面其實算不上什麼兩軍陣前,壓力只是大通寺單方面的。現在又開始比武角力了,士兵立刻開始吶喊加油。場面一下由肅穆變得熱鬧起來。
這時爬上梯子觀看的梁莊和羅天厚就有些納悶:這些士兵歡呼幹嘛?難道咱團長用三寸不爛舌,說動叛軍頭子和他比武定進退?敵人不會這樣沒腦子吧?
如果不是這樣,難道真是友誼賽?
兩人面面相覷,這局面太出乎他們預料了。
他們看不明白,行空一干人更聽不明白了。
行空問永平道:“永平,你說說,楊淩在幹什麼?怎麼這樣熱鬧?”
永平隨口道:“不是說了角力嗎?”
行空有些不解:“咱們不是讓楊淩帶著任務去的嗎?不談正事,角力搞得這樣熱鬧幹什麼?”
永平猜測道:“想是增強友誼吧。”
永信抱怨道:“這個楊淩還是年幼無知,咱們僧人和叛軍有什麼友誼?”
永平建議道:“永信,要不然你去唸經感化他們?”
姚橫之所以能經常得慧遠敲打,正是因為慧遠對他青眼有加,愛之深責之切。
慧遠是一身橫練功夫,姚橫也是。而且同樣力大無窮,自然讓慧遠對這個弟子高看一眼。
等到這個弟子從了軍,一路積功做到三品參將,自領一路兵馬,慧遠作為授業恩師,也是與有榮焉。
慧遠大通寺一行,念念不忘的就是楊淩。這倒不是說慧遠興起愛才之念什麼的,而是一個燒火僧,突然間無師自通武藝,正符合那位監齋菩薩那羅王的特徵。
監齋菩薩之所以叫做監齋菩薩,就是因為他從事的是燒火僧的工作。而且監齋菩薩幾次顯靈,也都是燒火僧突然明悟武功。
唯一錯了的就是監齋菩薩沒出現在少林寺,而是出現在大通寺。
大通寺方丈行空,又是一個不好說話的。不但不答應楊淩交流到少林寺,而且少林寺辦無遮大會,特邀楊淩前往,都被行空這個小肚雞腸的方丈給壓下了,生怕楊淩被少林寺拐走。
當然,少林寺也確實做了充足準備,打算萬一楊淩參加無遮大會,一定要說服楊淩留在少林寺。沒辦法,誰讓少林寺有一重大殿專門供奉的是監齋菩薩呢。
可惜監齋菩薩屬於八部天龍,八部天龍本身屬性就是百般變幻不定性,比如這個那羅王,佛教傳說中最大的特徵居然是愛好音樂。有見過玩音樂的藝人一本正經的?
當然也不是說楊淩就不正經,反正歸根結蒂就是這一遭那羅王下凡去錯地方。
這也是大通寺對楊淩百般折騰,都捏著鼻子認賬的原因。誰都知道八部天龍不定性的屬性了,還要求這個那個的,是不是想多了?
再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那邊有個少林寺兜底呢。這樣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便宜了楊淩,方丈對他是放任自流,一點兒沒束縛他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