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隔著老遠就看到了梯田夾縫裡的翻車,這些翻車都是採用畜力牽引的先進翻車,比人力牽引的效果好太多了,此時已經過了農忙時節,所以,暫時翻車那裡沒有人,也沒有牽引的牲畜。
要說這翻車,主要有人力翻車,畜力翻車,還有水力翻車,其中,人力翻車又分為腳踏和手搖等種類。
在這其中,人力翻車無疑是最落後的,畢竟,人力的力量是最弱的,翻車的效率也最低,而畜力翻車就比較先進了,牛馬的力氣遠大於人,用牛馬來驅動翻車,效果比人力驅動要好得多,也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翻車,而最先進的翻車,則要屬水力翻車了,這種翻車是利用流水的力量驅動翻車運動的,不需要額外的人力和畜力,是最省事的,不過,水力翻車的使用是有條件限制的,不是什麼地方都能使用的,在水流較快的河流上,可以使用水力翻車,而在水流很慢,甚至河水靜止的地方,水力是不存在的,自然也就無法使用水力翻車了。
就比如小塔山下面的河流,水流極為平緩,水力幾乎沒有,就算製造最先進的水力翻車那也是完全無法使用的,如此一來,使用畜力翻車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了,是比較符合小塔山這裡實際情況的。
要說這翻車,在古代的時候叫龍骨水車,是華夏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華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
在三國曹魏時期,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的龍骨葉板用作鏈條,臥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迴圈,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
翻車有大有小,最大的翻車外形酷似巨大的古代車輪,輪輻直徑能達到二三十米,小一些的也有十來米直徑,這樣就可以將河水直接提高到十幾米以上的高度,直徑越大的翻車,所能提高的高度越高,若是田地在水源的幾百米高度,那就只能選擇逐級提高了,畢竟,翻車造的太大有困難,驅動的時候困難更大,按照古代的技術水平,能夠將河水提高十幾米已經算是極限了,太高位置的水源需求,也就只能採用逐級提水的辦法了,多造幾個翻車就是了。
就算是後世的抽水機,那也是一級一級往上提水的,每一級的提水也就只有十幾米,大多數都是十幾米或者幾十米的高度,只是抽水機的效率非常高,遠遠高於翻車這種古老的東西。
李安很有興趣親自去看看翻車,在京城已經制造出抽水機的此刻,翻車其實已經落伍了,只是由於產能有限,也就只有京城附近才能普及抽水機,蜀中的絕大多數區域,仍然只能藉助這古老的翻車來調水。
要說翻車,其實還有一種風力翻車,不過,風力翻車的應用是最少的,因為風力翻車對風力的要求很高,哪裡會有那麼多強風呢?若是沒有足夠的強風,風力翻車那就是一個擺設,水力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穩定的,而風力是難以維持穩定,所以,風力翻車的應用實在是太少了,甚至根本無法有效的使用,只有在常年強風的區域才能勉強使用。
“這個翻車夠大的啊!足有五六丈。”
李安看到了眼前碩大的翻車,開口說道。
這裡還有一個圓盤,上面有供牛馬牽引的木杆,旁邊還有一些繩子,只要把牛馬牽來,就能夠馬上開始翻水了。
碩大的翻車沒入水中的深度足有半丈,大部分割槽域仍舊在水面以上,這些翻車露天放置,整天風吹日曬的,是比較容易風化的,一般要不了幾年就要進行維修和更換,使用壽命有些太短了,而為了增加翻車的使用壽命,在某些部分特意搭建了小鵬子,將翻車的部分裝置遮擋在陽光之下,從而避免被陽光風化,而對於最大的大圓盤,就沒法進行遮擋了,但可以採用更耐風化的好木材,並在木材的表面刷上油漆,如此一來,翻車的使用壽命就可以大大增加了。
不過,就算翻車的壽命很短也沒有關係,翻車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木材,大唐畝產豐富,難道還會缺少木材麼,根本就不會缺乏木材,油漆是山地資源充足的蜀中,那更是永遠都不會缺乏木材的,這裡的木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由於小塔山梯田最高處距離山下的小河有六十丈的高度差,所以,這翻車不止一個,而是逐級向上運輸河水的,每一級提高五六丈的高度,十級翻車就能把小河裡的水提高到最高處了。
而為了儘可能的減少畜力,澆水的時候,也是每一級負責相對應高度的梯田,在與自己等高和與下一級水等高之間進行灌溉,不會無限制的往下澆灌,而因為每一級的高度差僅有五六丈,所以,能夠澆灌的梯田只有十幾層而已,再往下就是下一層的任務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這裡梯田的數量著實太多,在需要澆水的時候,翻車都是十二時辰不間斷調水,越是下層的翻車所面臨的壓力就越大,畢竟,下層不但要負責自己區域的澆水任務,還要往上供應,壓力自然是最大的了,另外,下層梯田的面積也比上層要多得多,壓力大的不是一星半點。
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所以,下層的翻車數量比上層要多一些,翻車的個頭也更大,一個翻車可以翻更多的水。
比如第一級的翻車足有六個,二三階梯的有五個翻車,四五兩級則是四個翻車,六七兩個階梯是三個,八九兩個階梯是兩個翻車,最後的第十階梯只有一個翻車,如此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供水不足,避免下層出現水源不足的情況。
另外,每一層的蓄水池也都比較大,可以容納不少水源,以免下層稍微翻點水上來,上面一層的水就滿了,這樣調節的時候壓力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