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這麼多材料,所製作出的傷離別美味,至少能賣幾十份,這其中,加入了大量的牛腿肉,其實,牛腿肉根本就不能算牛雜,但若是不用牛腿肉,只用內臟等牛雜的話,原材料會顯得略有不足,就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了,所以,發生一點改變也是在所難免的,只要香料給的夠多,做出來的美味就非常的可口,這也是最好的平衡辦法了。
當然了,也有全部使用牛雜製作美味的,按道理應該更正宗才是,可因為香料選擇的不夠好,所以,反而沒有加牛腿的傷離別正宗,這個所謂的正宗不過是口味罷了,老百姓喜歡什麼,什麼就是正宗的。
旁邊街道就有一家全部用牛雜的傷離別,但口味稍微欠缺一些,主要材料有牛雜、花生仁、芹菜,調料只有食鹽、醬油、醋、味精、姜、蒜、大蔥、小蔥、辣椒油、花椒粉、白糖,可以說材料非常少。
步驟也非常簡單,首先將牛雜洗淨放入沸水鍋內煮淨血水撈起,置另一鍋內,加入香料,鹽、白酒蔥段薑片,再加清水,用旺火燒沸約三十分鐘後,改用小火煮九十分鐘,煮到牛雜熟而不爛,先熟的先撈出,晾涼待用,把花生米放在鍋裡用油炸透撈出剁成顆粒備用,然後把大蔥切成細絲放入盤裡墊底,然後把煮熟的牛肚切成薄片擺盤,再把芹菜切成丁後與花生米一起撒在牛雜上,接下來是調汁,先把姜、蒜切成末,然後把小蔥、紅辣椒油、花椒粉、鹽、醬油、醋、白糖兌成調料汁,把做好的調料汁淋在切好擺盤的牛雜上,然後切點細蔥葉絲放在面上裝飾一下就做成了。
這種做法太簡單了,使用的材料也太少,所以,胃口自然不是太好,商議相對要差一些,但也有覺得那個才是真正的正宗,因為裡面只有牛雜,沒有牛肉這種材料,與當年的故事是一樣的。
等了好一陣子,總算是排到李安了,不管吃多少,李安都要多買一些,哪怕後面的人有意見,那也沒有辦法。
總算可以品嚐美味,李安非常的期待,拿到傷離別之後,就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雖然買這道菜的人很多,但絕大部分都不會在店裡食用,而是拿回去喝酒,或者是酒樓派人過來買給客人的,如此一來,儘管小店生意非常火爆,但裡面的桌椅倒是沒有被佔滿,還有不少的空餘,這大大方便了李安。
找了一個空桌子之後,李安坐下來便開始品嚐,還別說,這牛雜果然美味無比,吃到嘴裡那叫一個過癮,實在是太美味了。
那麻麻辣辣的辣味,吃的李安連連點頭,覺得自己吃到了人間美味,再聯想這個傷離別的故事,吃起來就更加的有感覺了,這可是有靈魂的美味啊!與普通的美味是絕對不同的。
“傷離別,離別豈能不讓人傷感。”
李安突然發出了感嘆,這離家許久,自然是有些想家的,而最思念的卻是曳夫,與她最是聚少離多,這都好多年沒見了,確實挺思念的,不過還好,要不了幾日,李安就可以與曳夫相見了,而且,以後都不會過多的分開了。
去見曳夫,自然是準備了許多禮物的,而此刻,李安覺得這道傷離別就挺好的,很有靈魂的一道美味,買點送給曳夫倒是不錯,不過,路途遙遠的,要是帶到東女國,只怕傷離別早就臭爛了。
所以,還是要自己學會如此製作才是王道,但若是去問經營這個小店的店主,這貨肯定不會隨便說出來,這是人家吃飯的秘訣,怎麼能輕易告訴旁人呢?都說教會徒弟打師傅,自古以來,這些做美味的秘方都是不會輕易傳授給別人的,很多人就算是死,也不會隨意傳播技藝,所以,這也造成了很多技藝逐漸的失傳,很多古代很著名的美食,到了後世就只能依靠想象去理解了,根本不知道古人到底是如何製作美味的。
不過,李安可不是一般人,只要是自己吃過的美味,總是可以模仿出來的,首先材料是無法騙人的,就那麼幾種,只要吃的時候記住就行了,而配料也不難記,大唐的調料比後世少太多了,沒有什麼難記的,至於製作技藝,這個一般都是秘密,但李安所掌握的技術很多,根據肉質的特點,基本上可以猜到是如何製作的,只要多試幾次,應該就能夠摸到訣竅。
實在不行,李安回來的之後,再從益州城經過就是了,帶著趙曳夫去益州城親口品嚐,這下總不會有問題了。
另外,李安覺得牛雜雖然名聲不太好聽,但口味確實不錯,而且,營養也很豐富,比如牛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各種營養元素,具有補益脾胃,補氣養血,補虛益精、消渴、風眩之功效,非常適合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牛雜還溫補脾胃、溫補肝腎、補血溫經、保護胃黏膜、補肝明目、增加高溫抗病能力,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腦細胞發育、抗衰老、潤肺止咳、止血的作用、養血通乳、保護心肺。
總之,傷離別這道美味,不但非常可口,有感人肺腑的悽美故事,而且,還非常的有營養,吃了對人的身體大有好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免疫力,因為比較麻辣,到了冬天的時候,吃了這個美味還能禦寒,讓自己的身體感覺沒那麼寒冷。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