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唐不遺憾 >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國之重器 大唐第一衙內 扶秦 念力成神 逍遙少年郎 絕代妖孽兵王 明朝大紅人 三國之出將入相 四顧首 魔獸要塞 紅樓之涵師兄來也

鍋盔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居然成了大秦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恐怕當初發明它的人都沒有想到,這種古代的壓縮餅乾,對於提高秦軍的作戰能力,減緩後勤壓力,具有極高的作用。

而鍋盔的保質期之所以比較長,適合長時間存放和攜帶,這與鍋盔的用料及製作方法密不可分,鍋盔的製作方式非常講究,要用上好的小麥麵粉,用水攪拌,和成麵糰,待發酵後用擀麵杖擀成大圓餅,置於平底大鐵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幹水分、皮微焦黃而瓤幹香醇,鍋盔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放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起黴變質,非常適合長距離作戰食用,完全就是超大好的壓縮餅乾,一種能夠當做盾牌的壓縮餅乾。

一想到前胸和後背各自掛著一個厚厚的大盾牌,李安就覺得這樣計程車兵,更加不容易被射殺,前後兩個大大的鍋盔,可以很好的保護士兵的最重要要害部位。

這還是秦代的故事,在大唐時代,同樣也有有關鍋盔的故事,相傳,唐朝時高宗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最初選取中乾縣東北二十五公里的五峰山,後因穴位風水不吉利,而改選在乾縣城北三公里的梁山上。

梁山風景優美,是當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遊覽之所,位於京都長安西北八十公里,在八卦中屬於乾位,故將陵墓稱為乾陵。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徵用了數萬名匠人和民工。當時,有個叫冬娃的小夥子,從小失去母親,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生性聰明,勤勞樸實,很受鄉鄰的稱讚。誰料後來父親因病臥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來還要給父親燒菜做飯,天長日久這樣幹,便練就了一手做飯的烹調技藝。

修建乾陵徵用民工時,他替父親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飯食往往不能按時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餓得實在撐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邊挖了一個土窩窩,架上自己的頭盔,把面和勻放在盔內,在盔下燒著柴禾,過了一會兒,他從盔內取出烙成的饃一嘗,酥脆可口。他高興極了,就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同伴,讓大家改用鐵鍋去烙,結果吃起酥,聞起香,一傳十、十傳百,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鍋盔饃。

從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瀰漫,總監嚐到這種香味異常的饃後,感覺不錯,忙派專人送到京城長安。因此饃不同一般,後來唐王朝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饃。這種烙饃的方法,逐漸流傳到民間。由於歷代勞動人民不斷地改進製作方法,鍋盔饃的質量也越來越好,樣式也有許多種了。後世旅遊業頗為發達,乾陵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旅遊者,他們總愛吃乾縣的特產鍋盔饃,臨走時還要帶上幾個,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不過,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不高,一個修乾陵的民工,怎麼會有鐵質的頭盔,在鐵器非常珍貴的大唐時代,普通的修陵民工是不太可能有鐵頭盔的,古代對鎧甲和頭盔的管制都是很嚴格的,哪能讓民工擁有鐵質頭盔,就算是士兵的頭盔,也有很多是藤條和皮質的,鐵質頭盔都不是足夠充足,而用火燒頭盔,則有毀壞頭盔的嫌疑,一旦真的造成損壞,那是肯定要被懲治的。

這也就是一個流傳的故事而已,並沒有太高的真實性,反正李安是不太相信的,覺得是編造的。

對於蜀中來說,也有關於鍋盔的傳說,相傳蜀漢時期,西蜀丞相諸葛孔明屯兵南充,待北伐,為不誤戰,蜀軍行軍途中腹中飢餓,遂架其盔,將面和勻置之於盔,盔下燒柴,少頃,盔內烙已為餅,稱之鍋盔矣。其後,包公後人包元恆隨軍入川,習軍中烙盔手藝。久之,見鍋盔形圓面厚,雖解飢耐餓,而口感欠缺,酥脆不及,苦思良久,改央薄旁厚,遂覺香味撲鼻,酥脆可口,自此包記鍋盔誕矣。

蜀國北伐大軍在緊急情況下,用鐵盔烙餅,倒也有一定的可能,不過,李安還是覺得是杜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行軍打仗都有專業的伙頭兵,好好的鍋不用,幹啥要用頭盔啊!古時候鐵盔稀缺,質量也比較一般,難道就不怕被燒壞了,衛生問題又如何保證,這些都是問題。

在排隊等候的過程中,李安也大概看出了鍋盔的製作工藝,首先自然是發酵麵糰了,然後將發酵好的麵糰取出,排氣揉勻,將麵糰分成兩份,將每一份揉勻,將每份擀成薄片塗上油。撒上兩小勺鹽、兩小勺胡椒粉、三小勺孜然粉塗勻,自下而上,緊緊的捲起,稍微搓長,盤上卷,尾端塞入下面。

然後稍稍擀薄,撒上一勺芝麻,用擀麵杖再擀幾下,擀成生坯形狀,做好的兩個鍋盔生坯蓋上鍋蓋發酵一段時間,輕輕放入二次發好的鍋盔生坯,小火慢烙,烙好一面,輕輕翻面,烙成兩面金黃即可,烙好的鍋盔,出鍋放入平盤,供客人們挑選,當然,在供不應求的時間段,是不存在挑選的,基本上就是剛剛放入盤子就被買走了,客人們還需要排隊。

其實,益州城做鍋盔的小店還是挺多的,但同樣的食物,經過不同之人的製作,在味道方面是會有一點區別的,做的味道好,比較正宗的小店需要排隊,而口味不佳的小店,生意就很是一般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安自然要品嚐口味最正宗的鍋盔,所以,特意跑來排隊了,哪怕多等待一段時間,那也是值得的。

等了好一陣子,終於輪到李安了,因為好不容易排隊的,所以,一口氣買了四個,這讓後面排隊的都頗有一點怨言,一般排隊買鍋盔都是一兩個,購買四個的很少。

李安沒有理會身後人的不滿,自己拿了一個,其餘的分給陳龍等人,並隨意的掰了一小塊放在嘴裡品嚐。

“恩,味道果然正宗,不錯,好吃的很呢?”

李安嚐了一口之後,非常滿意的說道。

小小的鍋盔,製作的材料和工藝都非常簡單,但卻能有如此口味,確實非常的不錯,讓李安頗為滿意。

“貴人是外地來的吧!這可是咱們蜀中著名的包記鍋盔,咱們蜀中還有好多種類的鍋盔呢?”

一名路過的百姓開口說道。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