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官學機構還算是比較發達的,除了京城國子監下屬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皇室還有崇文館和弘文館,門下省設立了弘文館,有學生三十人,而東宮則設立了崇文館,有學生二十人。
另外,在各個州縣的官學也很齊全,按照史書記載,大唐地方學校有京都府學,大都督府學,中都督府學,下都督府學,上州府學,中州府學,下州府學,京縣學,上縣學,中縣學,下縣學,這些都是傳授基礎知識的學堂,另外,還有不少專業性很強的學堂,比如京都府醫學,大都督府醫學,中都督府醫學,下都督府醫學,上州醫學,中州醫學,下州醫學,還有京都玄學,各州縣玄學等學堂。
尤其可以看出,大唐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官學系統還是很完善的,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官學對名額是有限制的,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進入學堂上學的,絕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進入官學的,甚至,很多有錢有勢的大商人,都沒有資格進入自己想去的學堂。
有錢的大商人自然不用擔心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了,他們手裡有錢,完全可以請西席先生到自己的府上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私塾之中學習,而經濟實力弱小的普通老百姓,由於拿不出上學的學費,也就只能放棄接受教育了。
官學有名額限制,私塾需要教學費,還有更高階一些的隱居書院,也是需要交學費的,當然,若是你能力出眾,能夠被夫子賞識,學費說不定能夠被免除,但絕大多數的貧民孩子,資質都是比較一般的,真正能夠被賞識的畢竟是少數,所以,這三類學校全部加起來,也滿足不了大部分人的讀書需求,只能滿足權貴和有錢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而李安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面普及教育,讓所有孩童都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將來能夠成為更有用的人,這個普及的力度很大,所以,必須要有社會力量的加入,以緩解朝廷財力之不足,而這樣的學堂性質,便可以被稱為官私合營,主要的出資方是私人,但朝廷會提供最基本的管理,另外,學堂的地皮是免費贈送的,日後也不會收取任何的費用,甚至若是表現好一些的話,還能獲得朝廷的獎勵。
當然,凡是願意出資幫助朝廷辦學的有錢人,都是不在乎什麼獎勵的,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所能獲得的名望,尤其是學堂的冠名權,以及日常管理的權利,冠名權可以極大的增加他們的名望,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而日常管理則可以讓他們體驗一把做領導的感覺,就像玩養生類遊戲的感覺。
總之,在李安的帶動下,京城有越來越多的權貴和富商加入了辦學的行列,一座座普及教育學堂正在建設之中。
京城算是一個試點,待京城的學堂辦的有聲有色了之後,全面普及教育就可以在全國推廣了,教育是百年大計,必須要一步步來,絕對不能操之過急,若是辦的不好就要起到反作用力。
雖然這些學堂之中,有很多都是私人負責的,但朝廷是必須要對其進行管控的,時不時的總要明察暗訪一番,要確定這個學堂是正常的教學,而不是被心懷叵測之人利用來搞謀反。
在媒體不是很發達的古代社會,由於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接觸到外界的情況,所以,大部分都是比較愚昧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人利用,很有可能是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而一旦他們相信了這一套對朝廷不利的思想,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成為造反的勢力。
古代那麼多反抗朝廷的勢力,很多都是從思想教育開始的,透過一套能夠自圓其說的思想套路,利用老百姓對朝廷的合理怨氣,從而達到激怒普通老百姓,讓老百姓跟隨自己造反的目的,這些人打著為民的旗號,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普通的老百姓。
很多這樣的團體都是利用教會來傳播反抗朝廷思想的,傳播的物件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但若是這些思想進入了校園,由教書的西席先生傳給幾歲的孩童,那麼,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因為孩童時期正是一個人形成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們灌輸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這個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活在仇視朝廷的世界裡,一旦有機會就會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古代朝廷最怕的就是心懷叵測的教會,想當初大漢朝的黃巾起義,把整個帝國都差點給掀翻了,雖然最終並沒有獲得成功,但給朝廷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若不是朝廷放開了地方權力,讓大地主階級自己募兵抵擋黃巾軍,估計大漢王朝早就提前滅亡了。
最終大漢朝雖然暫時保住了,但各地的諸侯卻透過剿滅黃巾起義而尾大不掉,進而讓大漢王朝持續了沒多少年就壽終正寢了。
後面的紅巾軍起義更是直接締造了大明王朝,算是最成功的一次起義了,至於各個王朝統治時期所發生的各種小的起義,那更是數之不盡,而絕大多數的起義都是由教會和善於鼓動人心的傢伙挑起的,所以,很多朝代對突然冒出的教會是非常警惕的,生怕這些教會在天下間傳播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是很有可能會顛覆一個王朝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所以,朝廷對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學堂所學習的所有知識,是絕對不能存在反抗朝廷內容的,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大明王朝的時候,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就因為存在了反抗朝廷的精神,所以,整個人都被下了大獄了,最後只好把後面的內容給改了,讓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可以說這個內容是整個作品的敗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是不進行這方面的修改,施耐庵先生怕是要被砍頭了,所以,他也是很無奈的。
人生在這天地之間,是不可能隨心所欲的,不論什麼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就連皇帝都要被限制,何況一個讀書的文人,想要寫小說沒有問題,但絕對不能隨心所欲的寫,所寫的內容不論如何是不能危害朝廷利益的,若是危害了朝廷的利益,那就要受到朝廷的懲處了,所以,施耐庵老先生也是無奈啊!他也知道讓梁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整部作品的敗筆,但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也顧不了這麼多了,與作品相比,還是自己的小命更重要一些。
後面的羅貫中也學乖了,在描寫三國的時候,把黃巾軍描寫的很壞,描寫成打家劫舍的逆賊,而在三國勢力之中,他極力褒揚劉備集團,透過這種方式來宣揚忠誠和正統思想,因為劉備集團是大漢王朝血統的延續,可以更好的代表大漢王朝,而曹操則屬於叛逆,如此寫法自然獲得了大明朝廷的認可,所以,大明朝廷就沒有找羅貫中的麻煩。
大唐目前還沒有出現反抗朝廷的利益集團,整個帝國正處在一種蒸蒸日上的氛圍中,還看不出哪裡有問題,但防微杜漸是必須的,若是等出了問題再去處置那就晚了。
總之,朝廷對普及教育非常重視,既然要推行普及教育,就一定要讓朝廷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行,而沒有什麼比對朝廷的忠心更重要的利益了,只要所有接受教育的老百姓都忠心朝廷,那對於朝廷來說,就是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大唐這個時代,禮部主要是掌管禮儀的,比如接待外國友人啥的,但教育部分也歸禮部管理,禮部長官相當於後世的外交部長,教育部長,還有文化部長的合體,擁有較大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