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蜀山隱宗少主,但同樣成為了蜀山一個邊緣人物。
時尋的實力太強,主脈要培養的繼承人祝致真和他相比就黯然失色。
若神界蜀山認同時尋的劍道,那也沒什麼,反正以隱宗的超然地位、對主脈的監察,乃至在必要時刻將其廢除,另扶持一支主脈的特權,時尋這位隱宗少主強,比主脈繼承人強也沒什麼,甚至該說理所當然。
偏偏神界蜀山不認同時尋!
因此,神界蜀山就頻繁給祝致真開小灶,希望祝致真盡快將實力提起來。
但時尋也有宿世修行,竟任神界怎麼幫助祝致真,他的實力依舊穩壓祝致真。
然而在蜀山高層有意之下,蜀山上下對有意孤立時尋。就連隱宗和時尋有血脈關系那些親人,面目和都必須和時尋保持距離。
在這種環境下,時尋過得也不怎麼開心。
他索性離開蜀山,找了一座大山,進入了大山深處,繼續苦修。
他留在山間,一切吃穿用度都從山中來。
就連他住的地方,都靠自己親手建起。
當然,這個建的過程,其實也稱得上是他悟道的過程。
在這期間,陪在他身邊的,只有小木頭。
時尋剛學劍不久,就親自雕刻了一個木頭人。當時的木頭人還很大,是後來時尋再慢慢雕刻,一點點將自己對劍道的感悟都藉著雕刻融入木頭人中,又在這過程中將木頭人雕得越來越小,這才有了小木頭如今小小的身軀。
時尋剛從蜀山離開,小木頭雖然還沒有誕生靈智,而且大小也已基本固定,已經不適合再用來承載時尋對劍道的感悟,但時尋依舊將它帶在了身邊。
在這山裡,時尋就開始用起了木劍。
他入山的第一天,就隨手砍到一棵樹,做成一把木劍。而後在這裡,一切要用到刀劍等鋒銳物品的事情,他都只用這把劍。
木劍本身質地一般,但注入時尋法力後,就稱得上無堅不摧。
甚至,在這過程中,時尋對劍道的感悟,也一點點改造著這把劍。
如此,時尋也不知自己已經修行了多少歲月。
直到某天,他終於覺得,就連木劍,也要以劍的形狀為載體。
而他過往對劍道的感悟,也限制了他進一步提高。
他索性就把自己對劍道的感悟都烙印到木劍中,將木劍留在了這裡,連帶著自己當初對其他法則的感悟,全部逼出體外,形成了這些大大小小的法則晶石。
他竟採取了將過往修行的一切盡數遺忘的方式,再度打磨自己的劍道。
他沒有什麼關系特別好的修士,也覺得若真的關繫好到那種程度,隨便將自己的法則晶石給對方,反而可能讓對方無法找到專屬於其的道路。
因此,他就將這些法則晶石和木劍一起留在這裡,還給木劍佈置了一個小小的陣法,讓木劍能慢慢吸收這些法則晶石的力量,進一步完善木劍中的劍道。
這些東西過於難得,他也擔心自己離開後,會有人來到這裡,拿走一切,這才在外面又佈置下一個九環陣。
從這裡離開後的時尋,才是後來為慧厄所認識的心劍仙。
縱然手中無劍,但心中有劍。
外人看不清他的劍以何特性為主,獨他知道,一切皆可為劍,一切皆能以劍傳達,他的劍的特性,就是萬物。
一如那位塔主的塔之道,說是塔,又要往塔中包容萬物。
而這,恰是塔主被一眾邪神尊奉為神中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