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這一世的他,還年輕。
哪怕靈魂經過修行,已有覺悟,知道自己生而不凡,知道自己此生使命,但這一世的他依舊只是一個年輕人,那些累世的記憶,只會在某些時刻忽然閃現,讓他抓住一點靈光,卻無法對現世的他産生太大影響。
他生在蜀山隱宗,是當代蜀山隱宗宗主之子。
自幼就表現出過人修行天賦的他,早早成為了蜀山隱宗少主。
蜀山隱宗雖然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已經不能說在其他人眼中隱去,而不似其他大門派的隱宗一樣,不為人所知,只等門派陷入生死危機再力挽狂瀾,但隱宗依舊在蜀山中擁有相當超然的地位,哪怕比起蜀山主脈都絲毫不差。
時尋這位蜀山隱宗少主,最初在蜀山的地位,比起蜀山主脈一心要培養的繼承人祝致真都絲毫不差。
時尋真正成為蜀山的邊緣人物,還是某一次的蜀山內部試劍會。
這是針對五十歲內的年輕弟子的試劍會,每五十年舉行一次,共計舉行七日。
前六天,是弟子們的比試。到最後一天,則會由明劍堂的長老施法,請動神界祖師爺神降,進一步檢測弟子們的劍道天賦,勘驗弟子們的劍心。
當年時尋在試劍會上,只第一天需要上擂臺。而後五天,已經沒有誰再敢挑戰他了,他甚至連往擂臺上站著表示守擂都不需要,就這樣獲得了進入第七天的資格。
然而一切,都在第七天發生變化。
時尋的劍道,和蜀山歷代師祖的劍道都有不同。
甚至時尋的劍道,可以說駁雜得可怕。
別人的劍道,通常都只會給自己的劍附加某一種性質,譬如快,譬如鋒銳,譬如雷霆……而後就將這種性質做到極致。
哪怕要附加兩種特性的,通常也是風火一類可以彼此相輔相成的特質。而這樣,就已經是極少數天才才會做的事,畢竟要同時研究兩種性質,相當於要研究的法則又多了一種,還要將這些法則和劍融合,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多的人修行劍道,那就最簡單的,劍就是劍。他們就是拼命去領悟劍的真意。有些人甚至會去學什麼君子六藝,要從中領悟什麼劍之性。
時尋的劍道別具一格。
他說,我要覺得這是劍,那這就是劍。
萬物在他手中皆可為劍,而他也要將世間萬物都融入劍中。
當年問他劍道的師祖爺在聽到他的回答後,甚至和神界上的其他師祖都商量過了,終究沒有誰認同時尋的劍道,於是那位師祖苦勸時尋放棄這樣的劍道,走回前人已經走過的路。
時尋執意不肯。
彼時,那位師祖爺還沒有完全放棄時尋,只想著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等日後碰了壁,大概就能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
於是,他再驗時尋的劍心。
就這樣一驗,立刻驗出了大問題!
其他進入試劍會第七天的弟子,都稱得上劍心明澈。
唯獨時尋的劍心,竟亂七八糟的,恰如時尋說自己的劍道要無所不容無所不納,他的劍心也將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囊括其中!
師祖爺在時尋的劍心裡看到了光明,同樣看到了黑暗。多種截然相反的力量,並存在時尋劍心中。
而那時候的時尋,還未過二十。
師祖爺又一次勸了時尋放棄時尋的劍道,時尋不肯,師祖爺含怒回歸神界。
而後,神界的蜀山師祖們又討論過和時尋有關的事,最終還是覺得這樣的一位弟子,無論將來如何,都無法成為其他蜀山弟子合格的榜樣。
蜀山主脈知道了神界蜀山的討論結果。
自此,時尋在蜀山地位飛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