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
已經初步塵埃落定的牙城當前,我也在巡視著剛剛在結束戰鬥當中,發揮了一槌定音作用的特殊功臣部隊。
那是斜向堆架在大型馬車上一大排管狀的事物,下部還有大團帶著使用過焦黑痕跡的發射架;這就是經過多次改良而更進一步定型下來的淮制七年式重型飛火雷黑爾火箭);
因此相比原來的款式,原本竹木材質的軌道式發射架,變成更加輕便的薄鐵皮捲筒式發射管,又在彈體上鉚接摺疊式的短尾翼,和留下更利於空氣渦動的螺旋式凹槽,以獲得更加穩定和縮小的軌跡散佈。
然後用鐵箍橫向並列聯裝、疊加起來,裝載在特別加固和減震後的馬拉大車上,就成了一個最為簡單的火箭巢和叢集發射架了;可以用來伴隨軍隊機動行進,也可以放在預設的炮壘上用來加強和構築防禦陣地。
然後車上的支架也可以透過齒輪和轉盤組成的機械結構,進行大幅度的調節和轉向,
其中還有部分是彈頭特別加大加重的外延超口徑飛火雷,則屬於火箭推進烈性炸藥包的原理,也就是古代版的沒良心炮,不過射程就更加短小了,幾乎可以被居高臨下的弓弩威脅得到。
因為早期產品的射程和準頭都十分的感人,相應的飛火雷在野戰和攻堅的掩護、壓制射擊當中,對自己和敵人的誤傷機率也是令人詬病的;所以在之前外郭和內城的攻戰當中,並沒有多少機會能夠派上用場的,而讓位給了更適合硬性目標破壞和摧毀的輕重炮兵和戰鬥工程兵使用的定向爆破手段。
但是對於牙城這種已經沒有多少民用目標和額外顧慮,而相對狹小堅固廆集了大量敵人的堡壘式固定目標,就沒有必要忌諱什麼而可以放心使用不擔心誤差了。
只是因為生產序列和批次的問題,再加上工藝的相對繁複與耗時,直到最近才完成足夠投入使用的批次,緊趕慢趕的送過來,總算是趕上了這場幽州之戰的收尾階段。
再加上庫存裡歷年積累下來的各種試驗品,以及從國朝軍隊手中獲得的,粗大笨重不利攜帶和運輸的老式飛火雷,都在這裡一股腦的打發出去算是變相的消耗掉了事,由此取得的效果也是相當驚人的。
雖然,這種堆積機率性的密集轟炸,對於城防的削弱和破壞其實相當有限,但是對於沒有遮護暴露在外的各種建築和人員的覆蓋殺傷,以及相應的心理衝擊和震撼,卻是相當的顯著和見效的,正所謂是漫天火海之後的遍地殘垣與屍骸。
正好因為上千枚火箭一齊轟擊之時,環城衛大部分將領聚集在城上,進行那誓師和訓示之事,結果首當其衝而死傷累累就此當場團滅;故而在這輪打擊下倖存下來計程車卒們,既無鬥志也無士氣可言,還被到處燃起的大火和爆炸轟鳴給分割開來。。
最後,當淮軍挑選出來的選鋒和敢戰士,剛剛在牙城門前集結完畢,準備在炮隊的掩護下發動一輪嘗試性的登城攻擊,卻發現城內自內而外的被主動開啟了;而衝出來的也不是全力突圍的決死之士,而是陸陸續續逃亡出來的散亂潰兵。
然後,就這麼輕鬆無血的拿下了根本無人據守的城門諸要。但是接下來,這些先登勇士對於已經在牙城內部愈演愈烈,到處燒起來的熊熊大火就不免有些無能為力了;
因為對方似乎在牙城各處佈置了可燃物以備萬一的緣故,被轟擊的飛火雷給意外引燃起來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烈焰熏天而迅速蔓延開來。
最後已經佔據部分牙城的淮軍,也只能勉強透過後續接力式的噴水和堆土隔離等措施,來保住已經控制的城段,在一片烈焰熊熊當中坐等火勢燒乾淨了就自然熄滅。
因此,在牙城最後剩下的廢墟當中,到處都是灰頭土臉等待收容和編管的俘虜,還有那些滿身菸灰和燙傷跪坐在地上哀泣的殘餘士民,最後加起來的總數也不到萬餘人而已。
只是稍有美中不足的是,作為首要目標的韓忠彥不知所蹤,也暫時沒有發現與之類似的屍身;而且堆聚在牙城之中財帛什麼的,也被當場焚燬和破壞了不少,而讓最後清撿出來的戰利品明顯大幅縮水。
只是在克復了牙城而開始收拾殘局還沒有多久,城西方向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和沉悶的轟鳴聲;然後就有人送來急報,卻是城外的平盧軍突然挖塌了某段城牆,而從多處缺口裡殺進城來。
“這總算是來了。。”
我卻是不以為意的對著左右道
“這下也能安心了。。不是。”
因為,這個幾個破綻就是我刻意讓人留下和製造出來的,甚至連城牆的牆基都是事先動過手腳的。
而在此之前我曾經交給已經頭像過來的王淵一個任務;就是相繼安排好幾批人伺機逃到城外的那些平盧軍當中去,告訴他們內城還在堅持戰鬥的訊息和內情。
。。。。。。。。。。
大半天之後,在煙火籠罩的幽州外郭西側戰場當中,被各種障礙物阻塞起來的長街之上,依舊是廝殺震天而攻戰正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衝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