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船上的三千隻火銃和相應子藥之外,還有萬人份的口糧若干。。”
“此外,同行的這些船隻回程也不會空載。。”
“若是軍中有什麼放心不下的牽掛和負累,都可以先送過來再說。。”
“放心。。”
而與此同時,在羅府後宅的內花廳裡,一個身材嬌小而威嚴滿滿的身影,對著前來回報的人道。
“這一切還尚在我可以權益處置的職分內。。”
“只為是將來可能發生的某些事情。。預先埋下一個楔子和後手而已。。”
“就算那個傢伙身在這裡,也會贊同如是處置的。。”
。。。。。。。。。。
而在已經本佔據了大半的幽州城內,我也似有所感的突然抬起頭來。
“銀槍都、神威營?校節都、奮武衛?鐵蘆營。。。”
隨即,我看著被成堆丟在路邊的各色旗幟和鼓杖,不由嘆息道
“這麼說,開始與我軍交手的,已經是這些平盧將門的私屬部曲了麼。。”
“看來,另一條線上的交涉,已經失敗了啊。。”
這時,有一個聲音為我提醒和介紹介紹到。
“這兒就是閔忠祠了。。”
然後,我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一座古樸滄桑而佔地廣闊的建築面前。
“乃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二徵高麗得歸,於此有感將士傷亡而特地立祠為奠。。”
“但直到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竣工。。”
“安史之亂時,一度為逆賊安祿山改稱“順天寺”,平亂後才得以恢復故名。”
“直到景福年間,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並增建眼下的這處“憫忠閣”,
“閣甚雄偉,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讚語。”
“據說,這些行道的柏木和古楊。。”
“都還是唐太宗徵高句麗時,所移栽下來的。。”
“距今怕沒有五六百載了。。”
“這兒的碑林,乃是唐初的虞世基、褚遂良等書法名家,所相繼提留刻銘的。。”
“又有歷經開元、天寶、乾元、泰興、華光五朝元宿顏真卿所做的《勒北序》。。”
聽著身邊的介紹之語,我也是滿心感嘆和思緒迴轉的徘徊、觀攬在期間,看著那些四壁上密密麻麻的神牌和勒名;當然了據我所知的另一番時空,這個時代的閔忠祠在後世還有另一個名字——法源寺;
我則是因為著名的臺灣大噴子李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才知曉有這麼一個地方及其來歷的。
這本書以穿插在歷史事件當中的大人物為主角,貫穿了各種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強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變、去留、因果、經世濟民等,舉凡重要的主題;
因此,在這處閔忠祠演變而來的法源寺當中,既見證和收斂過那位因為一部網路,而被黑得底朝天的“五年平遼袁督師”被所信賴的君王千刀萬剮的最後下場;
也曾作為一出秘密據點,停放過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所殺害的革命先烈——初代共產小組成員李大釗的最後遺體。
不過,現在這座還並不怎麼古老的建築,將要在我的手裡參與和見證到另一段全新的歷史程序了。
(本章完)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