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帶兵西進接收關中道投效的時候,曾經被稱為八百里秦川沃土的關中之地,只剩下遍地的荒蕪而殘破衰敗,人口凋零而四處流散,雖行走上百里而不聞有人跡,白骨露於野而豺狼橫行於道路。
雖然他貴為關內留後而所轄甚廣,但因為地方几乎無所產出,大部分糧械軍需卻是需要路途迢迢的遠至而來,而遠至江寧方面的協調之後,所能夠撥給的糧餉和物用,卻是隻有他麾下軍馬日常所需的八成而已;
而且這還是公開賬面上的數目,經過了國朝體制內的“募耗”“飄沒”等慣常例制之後,又經過沿途地方上按照距離遠近轉運輸送的“正常損耗”之後,最後到關內軍前的也就剩下比較良心的勉強六成而已,
既然朝廷沒有辦法提供他們足夠的衣糧,而需要他們自行覓地就食,他們也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依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自己想些辦法來維持和經營了。
所幸,在北地分鎮的各路人馬當中,至少還有一家立足更早而底子相對豐厚的淮鎮存在,並且對於這些鄰鎮友軍在私底下的人員物資的交流,也是來者不拒的多多益善。
雖然,當初還需要靠自己提攜和籠絡的物件,經過兩次北伐的現在已經成長到了比肩而立,甚至要令自己仰目以待的存在;但是絲毫不妨礙他默許和縱容部下,利用這點舊日淵源和關係,從對方那裡用方鎮內就地取材的出產,換取到維繫本軍所需的各種糧草和淄用。
於是,國朝長期慎防的突破口就這麼被一點點的開啟,最終,他甚至現自己的部下都兼職成為了人口販子來,用周邊地區搜刮和擄獲到的人口來作為本錢,從黃河下游源源不絕的運送來了各種軍中比較稀罕的罐頭、口糧和軍械。
於是他也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了既成現實。而主動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為之遮掩和混淆視聽,雷聲大雨點小的打走好幾批想要藉機生事,尋找淮鎮罪跡和惡狀的人等。甚至縱容個別比較激進的存在,生路遇亂匪而暴死於道途的意外事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他從來就不認為,這能夠影響到他對於國朝的忠誠與決心,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和實現,國朝在背地經略的大業,而有所妥協和付出的些許代價而已。
因此,依靠著這些外快和資源的補足,又引入了淮地輸出的牛畜、農具和良種,他總算是將關內軍的架構給搭建起來,又分設軍屯和民屯以耕戰相輔,就此營造起兩隻軍序,五處鎮戍,十九所民屯的格局來。
甚至他還效仿國朝北地諸軍流行的風尚,開始在軍中編列和設定一隻,專門使用銃器的人馬來。
然而,現在這一切都已經隨著蕭關失陷而灰飛煙滅了,只是讓他沒有想到,這次帶出來的這一千多條火銃和十幾駝的子藥,居然就成了他們且戰且退的據守在這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
尤其是作為售後服務和攀交情的一部分,淮軍派來負責就地培訓火器陣列和護送轉運交易品的兩隊銃手,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屢次救急的關鍵性作用。
他們先是在蕭關守城時,作為城頭的救火隊和督戰隊,多次阻擋了突上城頭的西軍,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打算,後來在突圍兵敗之後以他們的結陣為支撐,硬是在路上擊退了好幾撥追兵先頭,而聚攏起來十幾倍於己身的潰兵來,而這一隊銃手的損傷甚至還沒有過八成。
就算是在這一旅滿地傷患而缺衣少食的殘兵敗將當中,他們的精氣神同樣是蔚為突出的存在;因此,也被高寵和自己的親衛對混編在一起,充做了關鍵性的斷後和阻敵部隊。
在逃入了山區之後,他們總算是擺脫了西軍緊追不放的鐵騎威脅,林密山高阻擋了這些騎兵的視野和騎射,也限制了他們馳騁縱橫的餘地,
而狹窄而崎嶇的山道和地勢上,更是限制了那些追兵所能投入的人手,不管那些西軍上來多少人,都是被據險要而擊的密集火銃集射給打成篩子,滿地葫蘆的亂滾摔落下去。
因此,哪怕在進入山區之後,對於追兵所取得的大部分成果和斬獲,也是這些淮軍銃手所直接或是間接製造出來的。
有了這個喘息和緩衝,高寵就可以安下心來整頓內部而重新編列行伍,進行下一步的打算和規劃了。
他最終的目的,就是穿過太白山中廕庇在深峽溝壑的林獵小道,繞道藍田峪的古道,而最終搶在那些西軍兵鋒之前,抵達武關所在的商州境內,以會和當地殘餘的守軍,再做更進一步的打算。
這樣在關內已經一片殘破凋敝,而難以滿足和供養西軍大部就食的情況下,他或許還有機會挽回一些局面來。
。。。。。。。。。。
ps在這裡請加一下,就在大前天俺家的第二隻小貓出生了,所以這幾天都泡在了醫院裡,各種煩心事賊多,休息不好也沒有心情考慮劇情,只能抽空寫一點是一點,
所以偶然會間斷一下,希望大家能夠見諒。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