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在乙未年間,因為某次年富力強的文宗皇帝,因為服藥煉丹不甚暴斃,導致突然帝位斷絕的博弈和妥協中,就無意催生了一位中二或者說瘋狂的皇帝,以為幹掉把持朝政的梁家,就可以靠吃大戶,重現中興了。
因為不信任京畿的大多數軍隊,於是以樞密使之一的張旬,暗結他力,引入外軍,屠滅權臣舉族的做法,結果就是朝廷權威和秩序的徹底崩壞。
不但是京軍陷入各種混亂和內訌中,就連外軍之中,也有來自山東,山西、隴右、河西、北原、雲中、劍南等外道的鎮軍和輪駐中軍,因為龍武系的淵源而兔死狐悲,也舉起了清君側的旗號,向長安進軍。
直到嶺南諸道為首的海外聯軍,打著興師清君側的旗號亂入,才結束了外軍輪流進京打醬油的混亂局面,然後皇帝跑西北去北狩,藉助邊軍和節鎮體系反攻回來
一方保扶皇帝,一方要誅除奸黨,兩邊都是打著龍武軍正統淵源的旗號,因此史稱龍武戰爭,或者東軍西黨之戰,
以京都梁氏滅門為導火索,與中央王朝矛盾激化的南海諸侯組成聯軍復仇戰爭,然後來自北方草原和西北地區的諸侯、節鎮,卻是依舊支援李唐王朝的正統,然後在拉鋸戰中,把富饒的關內打成白地。
然後海外諸侯聯軍打下長安後,燒掠一空後就內訌散了夥,散夥的海外聯軍,在沿海和淮河以南廣大地區,各自佔有一塊地盤,玩起了連橫合縱性質的漫長代理人戰爭。
話說回來,南朝的建立,卻是因為多年經營和的底蘊,京畿梁氏並沒有完全斷絕,還是有男性成員,逃了出來。
於是作為最大的實力派,兼名義上的海外群藩之首,南海梁氏的當代家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謝絕了各方的勸進和獻表,扶助和擁立了京師梁氏碩果僅存的倖存者,在廣州登基為新帝,國號大梁,永嘉元年,號稱正定朝,史稱南朝,南梁、嶺梁。
然後組成聯軍誓師北伐,
正定帝,這位乙未之變的倖存者,京師梁氏在世的唯一男性,輾轉來到已經被南海都督府乘勢控制的嶺南諸道後。
自然而然的,成為北伐諸侯聯軍的領袖,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愣是在一片良莠不齊,人心紛亂的聯軍中,縱橫帷幄,推心置腹,招攬人心,從一群實力派諸侯中,無中生有拉出了自己的班底,組建了著名的御龍衛和形同的總天下兵馬大元帥府。
用藩務院審定的,標準官方教科書的說法。
這次被稱為永康北伐的軍事行動,極大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大唐政權,幾乎是一路勢如破竹,聯軍已經佔據了西京長安,沿途軍鎮皆表示臣服和獻上人質,眼見幾乎要改元成功,作為北伐大進軍最大後盾的南海梁氏,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各種糧草和後援開始不濟。
對於下一步何去何從,聯軍內部也分歧日深,主張繼續西進的,主張就地經營的,主張北上固邊的,主張東征光復中原的,十數萬南海諸侯聯軍,因為各自的利益和主張呈現出分裂之勢。
事情進一步失控,因為對預期利益和地盤的劃分不滿,而放縱部下燒殺擄掠,導致大失人心,原本對改元鼎新抱有期望的軍民百姓,紛紛離心離德,正定帝卻只能從形式上象徵性嚴懲了相關軍帥。
奔走維持聯軍號令統一的正定帝,突然暴斃在軍中,聯軍大亂,競相猜疑,而互指為兇攻殺不休。
浪費了一個月後,待到西北勤王大軍的前鋒殺入關中,面對的是一群元氣大傷的聯軍,而且傷病滿營,人人思歸,許多諸侯的部曲,也自暴自棄的肆意燒掠。
群龍無首,各不服眾,無心繼續鞏固既有的地盤和勢力,就不得不各自行事,爭奪討還,最後連沿途軍鎮和城池紛紛翻臉反覆,
在前有追兵後有截擊的情況下,被稱為戊己之難的大撤退,變成可怕的死亡之路,從關內到荊湖的千里行程中,最後能夠成建制回到嶺南的只有寥寥幾家。
號稱二十萬北伐的聯軍,嶺內嶺外加起來,已經不足十之二三。
這次慘敗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幾乎家家戶戶損失了一代子弟的南海諸侯,對此諱莫如深,雖然又有號召北伐之舉,但是響應者已經寥寥,
另一方面出於對深入內陸作戰的慘痛教訓,他們更喜歡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靠近海岸和河流水運的地區作戰,然後透過控制和扶植,當地區域勢力的代理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雖然名義上嚴懲了,最先丟下聯軍撤退的南海梁氏軍帥數十人,但是南海梁氏的號召力和威望也因此收到的損害,卻是難以估量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次舉兵抗擊進犯嶺外之敵的時候,只有一些與梁氏羈縻較深,或是政治經濟上從屬和依賴,的中小領主和諸侯勢力,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姿態。
支援北伐的家主,人稱國姓公的梁元平鬱郁而死,梁氏內部發生了激烈的權利爭鬥。亦有傳聞說,這是出賣和背棄正定帝的代價。
新都廣州一片風聲鶴會,豪門權貴爭相奪船出海,奔投對岸乃至安南遠藩,亦有建議遷都對岸南海梁氏老巢腹地——瓊州。
不過樑氏終究是南海第一大藩,多年底蘊亦是人才輩出,內亂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來自安南的分家給消弭。
繼任的家主,初代幕府的柱國大將軍梁承業,委實一代人傑,不但穩固了人心離散的嶺南諸道的基本盤,還親率新慕之師,一度將戰線重新推到了閩中——兩澤,江西——荊湖,巴東——蜀中的一線。
雖然很快就丟掉了,但是也保全了嶺南之地,嶺外從此再未聞兵火,後人依靠他守住的嶺北外出的要地而徐徐北圖,長久滲透和侵攻之下,才有了現今五路招討行司的格局
當然,後世也有流傳的陰謀論說,所謂永嘉大進軍的最後功敗垂成,此乃建立初代幕府梁氏當主,借刀殺人的專權手段,不但減除了家族中的激進派,還一舉數的極大消耗了哪些海藩諸侯數代集聚的勢力和資源,令他們不得不低頭,交出相對獨立的戎務軍徵、財賦、刑名等三權,成為相對穩固的幕府體制的一部分。
這種陰謀論一度甚有市場,成為後來所謂集權君上的光化黨人,或是復古封建的維新黨人等政治派別,乃至統制派,正定會等史上,許多反對勢力的始源。
重建南海梁氏為主的嶺南朝廷,為了紀念領導北伐的正定帝,而推舉其遺腹子繼為新君,建立起一套虛君幕府攝政制,延續至今亦有十一代,百餘年曆史了。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