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河北謀士先後進言,才安撫了袁紹激怒的情緒,令他怒氣稍息。
這時,張攸急向袁譚使了個眼色,暗示他向袁紹請戰,以求取兵權
逢紀機敏,未等袁譚開口,便忙道:“顏良新敗,不宜於再充當前鋒,紀保舉文丑為先鋒,為主公開路。”
顏良文丑,號為河北雙雄,實力相當。
逢紀進言之際,順勢又向文丑使了個眼色,文丑忙撥馬上前,拱手慨然道:“末將願充當前鋒,為主公赴湯蹈火,再所不惜。”
文丑和顏良一樣,皆深得袁紹信任,今文丑主動請戰,又有逢紀保舉,袁紹當然沒有理由不充張。
袁紹遂欣然應允,派文丑率兩萬精兵先鋒,他自率幾十萬主力隨後,先回黎陽,再強渡成河,直取白馬。
可惜,田豐的謀算卻失測了。
張元可沒那麼傻,以區區幾萬兵馬,窩在白馬小城,坐等著袁紹大軍來攻。
當袁紹的大軍,來勢洶洶的渡過成河時,殺至白馬城下時,卻只餘下一座人去樓空的空城。
成河不比長江,袁紹的兵馬太多,如要強渡,張元根本是擋不住的。
白馬又是一座小城,周圍地勢形闊,利於大兵團作戰,張元若傻到在這裡死守,等於把地勢的優勢,拱手讓給了袁紹。
就在袁紹渡河之前,張元已率主力大軍,一路向著官渡退卻。
官渡一地,地處鴻溝上游,為汴水的起點,而鴻溝運河西連鞏洛,東下淮泗,官渡正是這條運河上的樞紐。
中原地帶一馬熲川,但地形到了官渡一帶,便開始收狹,變的易守難攻,正好可抵消袁紹兵多的優勢
且官渡靠近長安,方便張軍軍糧供應,反可使袁軍補給線延長,軍需供應不便。
這麼一個絕佳的地方,正是張元所選,也是唯有可選的決戰之地。
官渡,張軍大營。
張元親統的近四萬張軍主力,已退至了這座長安最後的壁壘,擺出堅守之勢。
早年半年之前,張元就下令在此營建壁壘,如今已是重重鹿角,溝壕遍地,箭塔林立,儼然已修成了一座鐵桶般的要塞。
袁紹想要奪下長安,一統中原,只有先破官渡要塞,別無他路可走。
中軍大帳中,張元方才坐定,專諸便將最新的戰報送抵。
袁軍親任前鋒大前文丑,已率兩萬步騎大軍,於昨日攻破了陽武城。
陽武一城,距離官渡不過三十餘里,袁紹拿下此城,大軍就可以長驅南下,直逼官渡主營。
“這個文丑,進兵倒也神速,我前腳才剛走,他後腳就攻到了。”
張元一笑,將情報示於了眾人,又問道:“袁紹的主力大軍,現在在仲處了”
喜歡三國之無限抽獎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