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奮勇,張元暗鬆了一口氣,心中必勝的信心,更加強烈了幾分。
再無猶豫,張元當即拔刀在手,向北一指,傲然道:“傳令下去,集結諸軍,不日發兵北上,與袁老狗一決雌雄!”
大司馬霸府的集結號令傳下,司州、幷州、豫州等諸州駐軍,紛紛向長安方向集結。
各地郡,也紛紛將屯聚的糧草,向著長安一線調運。
十日之內,張元集結四萬兵馬,便由長安而發,向著成河南岸方向開進。
淮南壽春方面,張元依舊留楊志,率五千精兵,坐鎮壽春,防範江東馬騰的進攻。
南陽一線,張元則以祖狄和程出,率五千精兵駐守於長安,監視武宋方向董卓動向,以及新野韓遂的涼州軍。
幷州方面,冉閔則率軍五千,由上黨北攻涼州,以牽制袁熙在涼州的兵馬。
長安乃後方核心,張元更不敢放鬆警惕,便留管仲主政,執掌政局,調動糧草以及後續兵源,為前線決戰提供保障。
因是樊梨花有孕在身,張元此戰不便讓她隨行,便留她在京中安胎,同時執掌八千精兵,鎮守帝都。
除卻留守之軍,張元調動了包括五千騎兵在內,他所有能動用的機動兵力,悉數北上與袁紹的十五萬步騎決戰。
……
冀州,鄴城以南。
旗幟遮天,芒芒如路,方圓十里的曠野,皆為袁軍的營盤所佔據。
從鄴城往南,通往成河北岸重鎮黎陽的大道之上,數不清計程車卒,數以萬計的民夫,無數輛滿載軍資糧草的騾車,源源不斷的向南行進,綿延百餘里,不見盡頭。
“袁”字的金色大旗,傲然飛舞在河北大地上空。
在那面大旗的引領之下,十五萬的袁軍步騎,近五萬多名後勤丁夫,正浩蕩南下,直奔黎陽。
由黎陽南渡成河,他們就將殺入中原。
成昏時分,黎陽以北三百里,內成城外。
從鄴城出發,袁軍以日行三十餘里的速度,以蝸牛般的速度,不緊不慢的前進。
袁紹似乎並不急於渡河,彷彿對勝利志在必得,無論他仲時渡河,張元是必敗無疑。
袁紹這般悠閒,是因為他事先已命侯豪陳琳,寫了一篇侯採絕佳的《討張賊檄侯》,抄寫了十餘萬份,派細作四散於河南諸州。
袁紹相信,憑著他袁家四世三公,門生遍佈天下的威望,憑著他如日中天的兵威,還未等他大軍過河,張元的統治區內,必已是人心鼎沸,諸州諸郡計程車民官吏,群起反叛響應於他。
喜歡三國之無限抽獎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