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的夜晚,寧靜中充滿了緊張的森嚴氣氛。
以客人的身份回到白宮,對羅斯福而言並不是一種榮幸。
上一輪總統大選,羅斯福現在明白他不是敗給了埃德加·胡佛,而是敗給了埃德加·胡佛背後支援的東華帝國。
自從新日本軍隊越過原美加邊境揮師南下,佔領了美國西部地區的加利福尼亞州、蒙大納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拉斯維加州、亞利桑那州等十二個州,羅斯福就沒再睡過一晚好穩覺。
儘管現在已經不再是美國總統,但羅斯福對美利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命運卻在時刻牽掛。
在得知日本登陸加拿大這個訊息後,羅斯福終於恍然大悟,明白了身為華人的程功為什麼會不斷地給日本人提供各種先進的軍事科技和民用科技。
程功這個來歷神秘的東華帝國皇帝,顯然是不想讓同為華人的中華民國與日本發生全面戰爭,從而造成華夏大地的戰爭災難,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在計劃把日本的國家戰略往東南亞和北美大陸引導。
蘇聯突然出兵佔領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導致了日本挺進印度和西亞地區與德國和義大利在蘇伊士運河會師這個戰略構想變得充滿了不可知的變數。
日本原本就一直有北上和南下兩種不同戰略的爭論。在被迫從華夏戰場撤軍後,是先北上還是先南下這種爭論在日本高層變得更為激烈。
最終還是裕仁一錘定音,決定了先南下再東進這一全新戰略計劃。
裕仁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蘇聯是天堂島合作組織的發起者之一。日本如果北上進攻蘇聯,誰也不敢保證東華帝國是否為了維護東蘇貿易合作關係而選擇向日本開戰。
對可以隨意出售大和級航空母艦、國王級戰列艦這等的東華帝國,日本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顯得更為警惕和謹慎。
日本不能進攻華夏,西進與德意軍隊在蘇伊士運河會師這個戰略也由於蘇聯而無法繼續實施。繼續南下去挑戰東華帝國,日本人更加不敢。
那麼,在美日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這個前提下,日本揮師東進登陸北美大陸,就成了日本不得不選擇的戰略決定。除非日本人能滿足於其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
而日本人的貪得無厭,是國際社會眾所周知的。
於是,原本要承受日本侵略者帶來的巨大戰爭災難的華夏,由此得以解脫,北美大陸淪為了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的血火河山。
在日本登陸加拿大並迅速變更為新日本後,羅斯福眼睜睜地看著東華帝國為了幫助日本移民和搬遷機器裝置而源源不斷地派出東華遠洋船隊在太平洋往來穿梭。
可以說,沒有東華帝國的遠洋運輸幫助,新日本想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在加拿大站住腳跟是不太可能的。
東華帝國為了挑起日本人和美國人更為尖銳的戰爭矛盾,稱得上不遺餘力,費盡心機。
羅斯福知道,日本人也不都是傻子。東華帝國在利用日本對付美國,羅斯福相信在日本軍政高層肯定有很多人看得明明白白。
只不過,相對於華夏大地貧瘠的戰爭資源,北美大陸的誘.惑力顯然遠比華夏要大得多。
是以日本人在明知其北美戰略是被東華帝國利用了這個情況下,依然還是決定傾舉國之力來賭這場國運。
或許上帝在這段時間正與日本的天照大神在眉來眼去。
日本人又一次賭贏了。一個更加強大的新日本在北美大陸崛起已經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