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的馬刺不敢繼續施展一盯四聯,只是用出了正常的聯防。
為了將分差磨平,儘量避免弱勢局面,馬刺不得不主打鄧肯這個點。
之前活塞防守策略主要是人盯人戰術,看到鄧肯不斷持球進攻,大本不斷找機會過來包夾鄧肯。
g1的鄧肯打得還不錯,但今天打g2活塞沒有一下子將優勢打出來,那麼限制鄧肯就很有必要了。
在霍嵩跟大本聯手夾擊之下,鄧肯的進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第二節還沒打完,算上第一節的命中率,都快掉到了50以下。
要知道在常規賽,鄧肯內線進攻命中率往往在55以上。
由此可見,這場g2活塞的內線防守有多麼恐怖。
而在活塞內線針對性防守之下,鄧肯進攻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打得是有多麼的不舒服。
但沒有辦法,馬刺缺少站得住的球星,吉諾比利遭遇活塞內外線防守,也只能打中距離或者三分,籃下打成命中率比鄧肯還低。
馬刺沒人能夠幫到鄧肯,只能是默罕默德稍微幫忙消化一些球權。
在大本不斷包夾鄧肯的同時,穆罕穆德自然有很多空位進攻的機會。
靠著鄧肯吸引防守,得到鄧肯傳球的默罕默德,在第二節3投2中拿下了4分。
在活塞和馬刺防守大戰中,有球員能打出這樣的命中率,算是相當高效了。
有了默罕默德幫忙分擔內線得分壓力,仔細計算一下,馬刺兩名內線球員得分命中率還有55的水準。
不過對活塞而言,漏掉穆罕默德是值得的。
大本堅決包夾鄧肯,最大的意圖是透過防守消耗鄧肯的體能。
鄧肯對馬刺的重要性無需贅言。
一旦鄧肯在進攻端陷入泥潭,那麼馬刺整體在進攻端也就打不成了。
即便鄧肯可以用他的影響力幫其他球隊得分,可其他人零零散散得分,哪能比得上鄧肯接二連三將球打進更能振奮士氣?
活塞跟馬刺的總決賽,內線就是王對王。
霍嵩壓制住鄧肯,馬刺的氣勢就很難起來。
現在來看一下霍嵩,第一節沒怎麼出手,但到了第二節,馬布裡被解放之後,霍嵩光是吃餅就拿下了4分。
更遑論霍嵩自主進攻能力還相當強悍。
其實霍嵩也有面臨包夾的情況,可即便遭到馬刺針對性防守,那又怎樣?
第二節的霍嵩越戰越勇,靠著8投6中,三分球1投1中,罰球2投1中,高效砍下14分。
在不知不覺中,霍嵩上半場又打出了20+的表現。
與此同時,馬布裡靠著防守端壓力銳減,多次視帕克於無物,在第二節7投4中拿下8分,並且靠著給霍嵩喂餅,給漢密爾頓分球,單節拿下5個助攻。
這也恰恰說明了,波波維奇一開始祭出一盯四聯還是有效果的。
馬布裡能傳球,能夠給隊友製造機會。
當然,如果隊友是霍嵩這樣內線統治級球星,外線又有漢密爾頓這也的中投王,作為一名擅長突破的後衛,只要願意分享球,單節5個助攻,也不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就好比一名持球手,跟庫裡當隊友,場均四五次助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言歸正傳,第二節馬刺的防守更保守,但實際上沒有第一節的效果好。
第二節的活塞,不止霍嵩跟馬布裡打得很爽,漢密爾頓靠著第一節喂出了手感,第二節的進攻狀態依舊火熱。
馬刺這邊,鄧肯被限制住,只能吉諾比利和帕克分擔一些壓力。
鮑文也投了兩個三分,但兩次都打鐵,只能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