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人自己的統計,中國論文的質量其實不低。
稍遜歐美,卻能力壓富有“躬匠精神”的友鄰日本,更不要說朝鮮、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巴西這些大兄弟了。
也就是說,大家印象中咱們學術造假多,主要還是我國總論文數量多,其中的敗類自然也就多了。
還有就是距離產生美,媒體也不太報道國外的事情。
造成了老外很嚴謹的印象。
這好像金燦榮教授說的一個笑話。
年輕的時候,他聽日本人說,中國人有民族缺陷,做事情馬虎。
他就同意了。
覺得中國人就是馬馬虎虎的。
因為沒有什麼比較嘛,就和日本人比,咱們確實比較馬虎。
但等到後來,他去了美國。
他發現,美國人和咱一樣馬馬虎虎啊。
後來去了俄羅斯,發現那才叫馬馬虎虎。
再後來,去了巴西和印度,金教授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馬馬虎虎是沒有底線的!
所以明明是全世界的通病。
而且只要不去和日德這些變態民族比,中國人在馬馬虎虎方面絕對算是還不錯的。
卻被有心人說成,馬馬虎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問題,這就不對了。
論文質量、論文造假也是這樣。
總體來說,各大學術期刊,還是比較喜歡刊用中國人的稿件的。
甚至不少研究機構,還特別喜歡在組員當中添個中國人的名字進去,據說這樣能提高過稿率。
既然如此,那這位安德森老兄心急火燎的要去投訴《浩然院刊》這是幹嘛呢?
自己又沒砸了他家祖墳?
“《英格蘭神經外科醫學》影響因子有多少啊?”張子凡問道。
老實說,作為半路出家的神經外科醫生,張子凡還真不太瞭解這份雜誌。
楊婷婷也是現學現賣,介紹道:“4分左右吧,有時候會有浮動,總體還算穩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4分?那不是就在垃圾雜誌的邊緣了嗎?”
張子凡恍然大悟,“我還當這老頭多牛呢,原來是怕我們和他競爭恰爛錢?”
倒也不是張子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這事還真很有可能。
一般來說,一個醫學類學術期刊,820分的影響因子算是比較健康的。
20分以上,就是特別優秀的期刊了。
像英國老牌醫學期刊《柳葉刀》,影響因子就在40+的水平。
而美國癌症協會主辦的期刊《臨床癌症》,影響因子更是一度達到驚人的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