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從業者:
最近我在稽核一份投稿時,發現其中有一處古怪的論文引述。
經核查,該引述出自貴雜誌去年11月刊中,一篇名為《視神經性質分型的研判方法》的文章。
我不知道你們是如何被收入資料庫的,但無論如何,發表這樣不負責任的文章,將極大地降低貴刊的聲譽。
作為一名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我必須要求你們儘快撤稿以免誤導更多的學者。”
唸完安德森教授的第一封郵件,張子凡還有些奇怪。
雖然這個老頭說話有點衝,也有點武斷,但也不至於像楊婷婷說得那麼無禮吧?
畢竟神經束臨床分型本來就是一個學術難題。
陡然發現有一份小雜誌上出現了破解方法,質疑一下也是正常的。
懷疑是科學研究的動力之一嘛。
張子凡並不反感。
結果,楊婷婷馬上向張子凡展示了後續的郵件。
作為《浩然院刊》的副主編,楊婷婷在接受到同行專家並不算友善的來信之後,還是第一時間給予了回覆。
大體意思是說,《浩然院刊》雖然創辦不久,但是對於文章的稽核一向都是嚴謹的。
如果對於某一篇文章內容有質疑,可以按照國際慣例,你們自己做重複性試驗,或者聯絡本人,請求試驗指導,又或者請求作者出具更詳細的實驗記錄。
如果經驗證,實驗結果有重大錯誤,編輯部將會作退稿處理。
然而,就是楊婷婷這樣有禮有節的回覆,卻好像刺激到了安德森敏感的神經。
他回覆道:
“對這樣一項異想天開的實驗進行重複驗證,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你們中國人一直在進行學術造假,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秘密。
所以我再次要求你們立刻刪除相關文章,並且我將向《科學引文索引》官方投訴你們不道德的行為。”
之後,安德森好像一個瘋子一樣,又發幾封郵件,指出《浩然院刊》缺乏權威的同行評議。
發表的其他論文,比如說《甲狀腺手術中保留腺體的25種新術式》,都是一些譁眾取寵的離譜文章。
面對這樣的回覆,楊婷婷既生氣,又無力。
因為學術造假這種事情,確實是國內學術界的軟肋。
甚至可以說,某些人一次又一次重新整理了人們的認知底線。
“雖然覺得很氣,卻有無力反駁,我就更氣了!”楊婷婷鬱悶地說道。
張子凡卻覺得,這位老兄的反應似乎有些不太正常。
首先,不管怎麼說,拒絕進行重複試驗或者進一步驗證,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否認發表在正規學術刊物上的論文成果,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這種做法正與安德森自稱的嚴謹相反。
或許他認為的嚴謹並不適用於自己。
其次,他拿國內一些人的學術造假來說事,也是說不通的。
因為造假這種事吧,有點像奧運上面用興奮劑。
天下世界大家都在造假,無非就是多少,和有沒有被發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