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等到張子凡再次抬起頭的時候,三位醫生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交給了石曉雅。
“好像製備得都挺好的,主任你看看?”
石曉雅端來一個一次性口腔盤,裡面放著三組牙齒。
石曉雅說挺好的,只是她的直觀感覺,張子凡以專業的眼光看上去,這三組牙齒很明顯都有較大的瑕疵。
陳醫生開髓的時候,由於沒有找準牙齒的長軸,髓腔破壞太大,有一側的牙體已經非常薄弱了,在臨床上很容易造成側漏。
而倪醫生的開髓孔則太小,太拘束,髓室頂沒有揭乾淨,不能起到完全引流和直通器械的要求。
反倒是袁強的牙齒中規中矩,雖然有好幾次返工的痕跡,但最終的開髓效果還是不錯的。
至於難度更高,細節更多的牙齒預備,幾名醫生就更加水平不足了。
張子凡皺了皺,看來還是自己期望太高了,畢竟在附一醫院,絕大部分同事都是b級左右的,就算進修的醫生,也都是各個地方醫院的骨幹,技術水平也不是這幾名年輕醫生可以相比的。
張子凡凝重的神色被三人看到,女醫生倪欣欣心直口快直接問道:“張主任,我看到你好像也預備了牙齒,不如拿出來讓我們欣賞一下,也好對比一下自己的不足。”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倪欣欣言語間並沒有那麼謙虛,診所選擇醫生,醫生也在選擇診所,如果這位張主任是那種自身沒有水平,又喜歡指點江山的性格,那她寧可另投他家。
其實以倪欣欣d的綜合水平,要不是因為26歲的年齡讓許多用人單位擔心她做不了多久就要生育,弄不好還要二胎,找一家二乙級別的醫院也不困難。
法律雖然禁止性別歧視,但是在求職的時候,育齡女性確實有著天然的劣勢。
面對倪醫生的問題,張子凡也不藏著掖著,從小盒子裡取出了自己製備的第三顆牙齒。
“咦?你沒備牙嗎?”倪欣欣奇怪的問道,她一眼看過去,張子凡手中的牙齒渾然天成,並沒有什麼磨削的痕跡。
然而第二眼,倪欣欣就不淡定了。
“這是模型吧?”
不光是倪欣欣,就連陳方浩也驚訝地脫口而出。
原來,如果仔細看張子凡手中的牙齒,就能看出,這並不是沒有磨削,而是如同演示模型一般,完全均勻地將牙齒磨小了一圈。
由於實在太過均勻,因此幾乎完美還原了牙齒表面的尖窩構造,這才讓倪欣欣第一眼看差了。
不過也正因為太完美,便是一向沉穩的陳醫生,也忍不住懷疑,這個小張主任是不是找了個模型或者別的什麼東西來糊弄他們。
為什麼外科醫生的手值錢,就是因為這雙手能做到機器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在人類身體那樣複雜多變的地方處理各種問題。
儘管如今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輔助裝置被運用在了臨床上,但是醫生的雙手還是無可替代的。
比如說在病人嘴裡雕琢藝術品一樣的牙齒型態,這就是計算機無法涉足的禁區。
但在離體牙上預備卻完全不同,如果使用3d列印能技術,絕對能夠完爆任何一名醫生的巧手。
面對質疑,張子凡嘆了口氣。
其實我真的是一個很低調的人,都是你們逼我的!
想要完成任務得到寶箱,就必須要維護科室主任的權威,要維護科室主任的權威,就必須要讓這幾名醫生心服口服。
張子凡指了指架在辦公桌上的手機,說道:“實際上我只是在做一個牙體預備的教學小影片而已。”
作為一名老二次元,張子凡在嗶站上也有一個五級號,名字叫做“拿手術刀的牙醫”。
他時不時會上傳一些自制小影片,科普一些口腔醫學方面的常識,只不過一直以來,他的粉絲始終只有個位數。
……
這一次的備牙影片,大概不到8分鐘,完全沒有剪輯,目前的播放量是2,彈幕數量是1。
“大腦:我學會了,手:不,你沒有!”
這是張子凡為數不多的老粉絲“嶺南第一刀”留下的彈幕。
而“嶺南第一刀”也是一個做醫學科普的up,是一名外科醫生,粉絲數也就四五十個,據說有一多半還是他的病人,是在他的瘋狂暗示下才關注的。
張子凡甚至能想象到這樣的場景:
“醫生,我的病怎麼樣?要手術嗎?”
“必須要手術,而且要儘快!不過……你得意思意思……你懂我的意思吧?”
“明白,明白,這是一點小意思,醫生您做手術的時候得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