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結束,衛煌和吳清賢來到秦雙家中,準備在他家借宿一晚。
這一夜,大家聊了很多,不但清楚了參會幾人的現狀,更摸清了一些久未聯絡的同學的現狀。
衛煌和吳清賢都不敢相信的是,當初高中的同學,大多數都可以說有所成就。
但事態的發展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當初那些成績較好的同學,大多數都有穩定的工作,比如老師、醫生,或者是基層政府。
而成績相對平凡的反而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秦雙自不必講,當初在學校的時候,成績並不算拔尖,只能算中間,可是高考時超常發揮,進了省師範不說,工作後人生就像開掛一樣。
還有幾個高中沒有考上大學,在縣裡補習之後,進入了外省的大學,然後留在省外工作,工資高的月薪達到一兩萬,聽他們的意思,以後就不會回省,直接在外面發展。
所以楊有黔提綱挈領地總結說,人生之路,不必糾結於一時的成績,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是我們人生的起點,隨時都要登高的準備,這才我們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楊有黔不可避免地拿自己舉例,講起他在二郎中學的事。
說他剛分配的時候教的是初三,接替的是一個懷孕要生孩子的老師的課,當時學生家長都不放心,因為他才畢業,才從學校進入工作崗位。
初三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關係到學生的前途。
家長不放心,大家也理解。
但學校的老師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優秀的老師都有很重的教學任務,不可能再排出課來。
楊有黔不想錯過這個一舉成名的機會,因為這一屆初三畢業班的學生本來就優秀,如果抓住機會,教出成果,那就是人生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再不相同。
這也是符合楊有黔的人生理唸的,要教就教有前途的學生。
所以他下了軍令狀,向所有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保證,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如果學生們的成績沒有起色,他得不到學生們的認可,他就不再教這個班級,如果他得到認可,他就繼續幹。
楊有黔只上了半個學期的初一,他教出來的學生成績也不算差,否則也不會得到這一次機會。
即然他下了保證,學校領導就決定讓他試一試。
接下來的時間,他沒有一刻放鬆,日趕夜趕,熬五更起半夜地整理往年中考的試卷,又找來參考書,加上在學校的時候做家教的經驗,很快就接過前任老師的課程,安排好前三天要講的內容。
解題是有技巧的,學習也是有方法的。
楊有黔以輕鬆幽默的語氣,引導和教授學生們做題的技巧和方法,將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告訴學生們要怎麼去應對。
半個月結束,在月考的模擬測試中,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都得到了提高。
而那些沒有得到提高的學生或者是考得不如上次的學生,楊有黔都一一幫他們找問題。
用楊有黔自己的話來講,這就是一招攻心計。
對,他給學生們使用了一招攻心計。
因為家長同不同意他繼續教這個班級,關鍵還在學生的態度上,得到學生的認可,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優秀的老師,你就會有更大的可能性留下來。
他給所有的學生承諾,如果接下來由他繼續帶領,他們的成績還會有一個提高,許諾說班上有多少學生可以上重點高中,許諾說不僅僅是數學上的問題,即便是其他科目他都可以提供方法和思路。
總而言之,他就要表明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不會辜負所有學生的期望。
很自然地,他的表態得到了學生的擁護,成績也得到了大部分家長的認可,他繼續幹下去了。
中考成績出來,班上有十九個學生進入一中,在所有鄉鎮學校里名列第一,而考上高中的學生自然是百分百的升學率。
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優秀教師。
學校領導想讓他去帶下一屆的初中重點班,去當班主任。
然而楊有黔沒有答應,他向校長提出了新的挑戰,他說他想當新一屆高一重點班的班主任。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他也爭取到了那個班數學老師的資格。
還是試用一學期,原定的數學老師直接帶文理補習班,如果楊有黔不行,就再由原定數學老師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