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要教育,杜緯浚就決定多講幾點。
他曉得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極有個性和主見的,不喜歡聽老人嘮叨,便講起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告誡兩人。
杜緯浚說他大學畢業之後,分到建設局設計室上班,那時候剛從學校畢業什麼都不會,加上又是手繪圖紙,設計室大家都忙,也和現在一樣,師父們都沒時間帶徒弟,只是讓他自己學,然後有簡單的任務就安排給他。
杜緯浚便在他們畫圖的時候站在他們身後,認真看他們是怎麼畫的。
一開始的只學建築,加上那時候的製圖要求沒有現在嚴格,杜緯浚花了一個星期就掌握了整個畫圖的流程。
從那之後,他就和陳經天配合,一起畫施工圖,他負責建築,陳經天做結構。
陳經天寫了一筆好字,而當時由於沒電腦,出圖也是用手,建築設計說明都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就項工作就由陳經天分擔。
衛煌想起辦公室的檔案櫃裡有許多過去的建築圖,其中就有八幾年的,圖紙上的鋼筆字就像印刷的一樣,非常標準的宋體字。
“我們辦公室以前那些圖紙上的字都是手寫的?我還以為是印刷的。”
杜緯浚道:“當然是手寫的,你不要看那些字簡單,其實寫起來很費力,有時候一天都寫不了多少,變著腰俯身在在桌子上,因為你不能把油墨弄髒,不然汙染了整個圖面,一張圖都要重新畫。”
想起那時候的心酸,杜緯浚也忍不住感嘆。
雖然日子很苦,但那時候心中又是歡樂的。
但苦日子誰又願意過?
所以等到計算機出現,杜緯浚馬上就掏錢買了辦公室第一臺電腦,花了整整一萬多塊錢。
而電腦配套的軟體卻是汪震澤自己編寫的。
講到這裡杜緯浚又不吝對汪震澤的讚揚,揮手道:“我現在印象都還深刻,當時市裡有個一三七廠,他們是全市最先使用電腦製圖的,在市局開會的時候,市局組織全市所有設計人員去一三七廠參觀。”
“操作演示的就是汪震澤,他自己開發的一套軟體。當時我們在一旁看著他在電腦上畫圖,你不曉得有多羨慕,巴不得馬上就搬一臺回家,你可以想象,以前一天才畫一張圖,有了電腦一天就可以畫幾張,對我們的衝擊有多大!”
衛煌道:“那是肯定的,我們讀書的時候也練手繪,深有體驗。特別是做方案的時候,非常困難,一兩個小時都調不好,而在電腦上,各種想法都能馬上實現,還能檢驗出是否正確。”
沈雁昕道:“形狀方正的房子還好,如果像現在我們畫的菜刀形、鋤頭形的房子,那才是犯難,圖畫出來放線都放不準。”
杜緯浚回憶著當時的情境,又感慨道:“所以人和人有時候真的差別很大,汪震澤當時靠賣電腦和軟體就賺了幾十萬,還是九幾年幾十萬,換成現在就是上千萬。”
衛煌知道汪震澤的厲害,他電腦裡就還有汪震澤開發的小軟體,用來輔助設計十分方便,至於汪震澤的財富,那就更不用說,他現在一年的專案收入都是上百萬,女兒也是送到國外留學,根本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