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武年前就和衛煌勾兌,由衛煌給自己設計了房子,本計劃是年前建起來,但因為各種原因,直到春節都沒能動工,只能推到節後。
說好的設計費,結果現在一分錢沒花,不斷地表達著自己的謝意,又邀請衛煌去自己家吃飯。
衛煌笑道:“不收錢是我最大的誠意,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把錢用在刀刃上,建出理想中宜居宜業的建築,一會開會你得多多支援我。”
鄭文武表決心道:“你放心,我絕對是你忠實的粉絲,堅決擁護你。”
楊軍樺見他們是老熟人,估計兩人也有很多交流,試探地問道:“文武,房子修好之後,你計劃做哪一行?”
鄭文武拉過凳子坐下,目光掃了一圈,搖頭道:“我能做哪一行?外娚打燈籠照舊,繼續出去打工。”
李長春插話道:“你們先聊著,我去把其他人請過來。”
衛煌道:“李哥,辛苦你了。”
“應該的。”李長春沒有埋怨,點了一下頭,在心中盤算如果這次再請,那些人還是不來,自己應該怎麼辦。
看著李長春出去的背景,楊軍樺覺得時光真的能磨滅一個人的靈性,一瞬間就想起十年前,大家一起在坡上放牛時,李長春也是何其聰明的一個人。
山林裡的野果,什麼楊梅、八月瓜、野葡萄,沒有李長春不能找到的。
特別是楊梅成熟之季,滿山青翠,他都能準確地從一座山看到另一座山,發現楊梅樹的位置,然後帶著大家去採摘。
那時候,大夥都佩服他。
後來選生產隊長,大家也覺得他能成事,而且他願意留守鄉村,大家就一致把票投給他。
這幾年,李長春卻沒有帶領大家做過一件“大事”。
隨著大夥在外打工賺了錢,也認識到農村困難是現狀,農村經濟蕭條是趨勢,呆在農村就是混日子,也就沒人埋怨隊長不作為。
住在一個村子裡,大家多少沾親帶故,但再親的人之間都會有勝負心,都會有比較,便有閒言碎語在背後流傳,說李長春是一個傻瓜,靠那幾畝地,累死都賺不了錢,有這麼精神,隨便在外找個什麼工作不好。
大夥都這麼講,楊軍樺也認為李長春喪失了上進心,然而透過春節的接觸,楊軍樺發現李長春還是曾經的李長春。
李長春心中有不甘,想做事,想賺錢,想把日子過得更好。
只不過在他心中,還有份量更重要的,那就是孩子,他捨棄了自己,把全部的愛澆灌給了孩子。
楊軍樺覺得自己可以帶著李長春致富,如果他願意,可以和自己一起合夥養魚。
鄭文武見楊軍樺陷入沉思,問道:“楊哥,你呢,你打算搞點哪樣?”
楊軍樺倒不隱瞞,反正遲早都能看到的事,沒什麼好藏的,直接講道:“我打算養魚,以後再開個魚館。”
“你的手藝不擺了,魚館開起生意肯定好!”
鄭文武記得有一年也是過年,楊軍樺就在村裡搞過一次燒烤,當時就烤了三條魚,味道十分好。
“我記得是大前年,你搞過一回烤魚,現在我都記憶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