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最終沒能說服自己的兄弟,反而自己做出了讓步,先讓武月娥到深圳,等她熟悉了那邊的環境,也有條件給兩個孩子辦理轉學的時候,他再過去。
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衛煌拜託他的事情,他還得繼續做,他挨家挨戶地通知,和他們交流想法,然後又轉告給衛煌。
大部分人都是不感興趣的,能拋開各種顧慮,真想做成這事的只有一個人。
楊軍樺,楊曉梅的堂哥。
他的決心比李長春更大,也更有行動力,當著李長春的面就說服了自己的妻子,決定過完年不出去打工,兩口子都要留在村裡發展。
楊軍樺也不是相信衛煌有多大的能力能改變這個地方,他只是有自己的計劃。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他讀的書並不多,走的路也不算多,但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喜歡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喜歡深入觀察他們的生活方式。
大千社會就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心,一定能從它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
楊軍樺在中山打工這些年,他覺得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用時髦的話來講,可以把那些成功的經驗複製貼上到黔州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創業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中國第一批網際網路大佬就是這樣把西方成功的經驗複製過來,結合本土的實際條件進行最佳化,才有了今天的網際網路大廠。
有多大的肚量端多大的碗,楊軍樺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在老家開個企業,養活一家人還是綽綽有餘。
在等待衛煌到來的日子裡,楊軍樺並沒有閒著,也在策劃自己的發展大計。
時間很快就到了初四,一大早,衛煌就坐著摩托車來到了李子村。
春節期間出門,自然要備上禮物,衛煌不可能給每家每戶都帶一份,只是稱了花生瓜子和各種水果,又兌了五百塊錢的零錢,包了幾十個十二元的紅包,打算遇到小孩的時候給每個小孩發一個。
錢不多,就是一份心意。
開會的地方定在李長春家裡,還未入村,衛煌就給李長春打了電話,讓他通知其他村民到場。
早點開始,時間就更加充分,有做到充足的交流。
難得聚齊人,衛煌希望一次就能把事情搞成功。
李長春看到衛煌大包小包提著東西,覺得十分抱歉,一個外人如此上心,放著春節不休息都要來村裡幫大家出謀劃策,村裡人卻毫不在意。
他早上就去各家各戶通知了一遍,嘴上說著都要過來,等了這麼久,也只來了楊軍樺兩口子。
冬天的太陽也是冷的,站在屋外特別僵手,李長春將衛煌請到屋內,介紹正在烤火的楊軍樺兩口子給衛煌認識。
衛煌聽了介紹,倒了出乎意料之外,竟然有一個主動願意留在村裡發展的,主動問道:“楊哥有什麼計劃嗎?”
楊軍樺道:“我準備改造幾塊水田,整成魚塘養魚。”
衛煌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贊同道:“魚墉好,養的魚不但可以賣,開可以對外開放,現在喜歡釣魚的人越來越多,我聽說黑水縣周邊,一根杆要收一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