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調好的鬧鐘六點就響了,兩人洗漱出門,在酒店外面的羊肉粉館吃了一碗羊肉粉,又買了兩瓶水就開始出門。
七點不到,就有跑摩托車的司機在街上等生意。
兩人問過價錢,十塊錢就可以坐到九龍山腳下,便達成了交易。
從九龍鎮到九龍山的山門,路程不算遠,約麼五六分鐘就到了。
司機問道:“要不要坐摩托上山,只要二十塊錢。”
吳清賢笑道:“我們出來就是為了爬山來的,哪能坐車上去呢,那還有什麼樂趣?”
司機也不強買強賣,收了錢就離開,又到鎮上拉客。
兩人到了山門,正門是關著的,只有側門開了一個小縫。
吳清賢道:“這個地方還要買票嗎?”
衛煌道:“應該不會吧,這麼大的山,哪裡不可以上去,他賣票賣給哪個?”
駐足欣賞,只見山門正中,碩大的鎏金大字寫著“九龍山”,四根立柱上掛著前人留下的對聯。
正中一聯乃:“東訪西尋,朝拜四方古剎,終歸只愛九龍聖地;南瞻北謁,再思一代果峰,定會長參六祖禪機。”
兩人朝小門進去,不見有人,復往前行。
經過一個小廣場,便在山前,又有一牌樓,上掛一聯:“晨鐘傳九龍象生覺悟;暮鼓遞千峰一域平安。”
牌樓之後,便是蜿蜒如龍的長階依山而上。
石階兩側各有粗如兒臂的鐵鏈以花崗石柱連線成扶手供行人使用,一為登山借力,二為保護行人安全。
走了六十餘階,才到一半,吳清賢望山而嘆:“這是給我們一個下馬威啊!”
衛煌也覺得腿軟,便是爬樓梯,十餘步也有平臺休息,要不斷休息才能往前,這石階約麼百餘步,想要一口氣走完,委實困難。
亦停下腳步,感嘆道:“這才是開始,看來我們還是要放鬆心態,一步一步的往上走,不能急功近利,這和做人是一個道理,看來這九龍山步步都是禪機,我們要好好領悟。”
吳清賢喜歡佛理,也好易經等古籍,閒時經常把玩,昂聲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路漫長,一步一個臺階,穩打穩紮,如果真符合禪機,這個臺階至少是一百零八步。”
衛煌道:“上山的時候也沒有數一下,咱們繼續吧。”
兩人拉著鐵鏈借力,繼續往前。
吳清賢道:“還是缺少鍛鍊,我已經有預感,這回爬山,回去至少腳要痛三天。”
走完石階便有一條直道,繞山根盤旋而上。
寥寥數分鐘,來到了第一座神廟:伽蘭殿。
伽蘭是佛教善神,又泛指山神,此時沿早,廟中並無香客,衛、吳兩人只會登山而來,也沒帶香,便拱手作揖。
繞過伽蘭殿繼續向前,就到了觀音殿。
觀音殿有三層,依山而建,林木蔥蔥,出人意料,倒有一個老人在此膜拜。
衛煌道:“你聽過《觀音自拜品》這個典故嗎?”
喜歡逆襲之鄉村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逆襲之鄉村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