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實際上是不符合整個太平洋共和國,陸軍指揮架構的,事實上直接由陸軍副司令指揮,前線部隊也是不符合各國一般做法的。
所以說,在伊裡安島戰役結束之後,日本人施加的戰略壓力減輕之後,太平洋共和國直接將自己的陸軍部隊從伊利安島撤回到了索羅門群島。
在撤回到索羅門群島之後,這些陸軍部隊首先進行了整編和第二輪的修整工作。
徵兵工作主要是把擁有足夠作戰經驗的相關士兵打散到其他沒有作戰經驗計程車兵當中。
經過長達半年的發展之後,整個太平洋共和國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37萬人。
在此基礎上,由於處於戰爭當中,所以說太平洋共和國徵兵的力度一直都很大,而且由於有文明成長系統的幫助,所以說太平洋共和國不需要將大量的人口固定在經濟發展方向。
所以最終整個37萬人的太平洋共和國本土,居然可以徵招出,接近7萬人的作戰部隊。
可以說這基本上是15到16之間是非常大的比例。
一般國家當然是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徵兵比例的。
除了如此多的陸軍規模之外,太平洋共和國,還在其他的方面取得了更大的進展,在太平洋共和國的海軍建設方面,除了之前機動艦隊的那些,戰艦之外,太平洋共和國自己,還設計了一款獨立的航空母艦,不過這款獨立的航空母艦還在鋪設龍骨的階段。
至於其他的海軍戰艦,太平洋共和國的造船廠已經有基本上能夠生產全型別的能力了,只不過造船廠的船臺還不夠多,無法大量生產而已。
在現階段,太平洋共和國還是需要指望美國人的海軍部隊,提供支援。
在空軍方面,由於整個伊利安島戰役期間,同盟國方面的空軍損失極其慘重,為了能夠同時防守注伊裡安島,俾斯麥群島,並且應對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同盟國方面對於空間的調整及其頻繁,這也導致了空軍大量的損失。
作為同盟國空軍當中的一份子,太平洋共和國的空軍,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太平洋共和國的空軍由於是最早抵達伊利安島的,所以說在伊利安島作戰當中,太平過後的空軍承擔了主要的,空中打擊和維持制空權任務。
在此情況之下,太平洋共和國的空軍損失了超過50的作戰飛機,和20的飛行員。
作戰飛機在太平洋共和國,軍方看來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些飛機只要有資源,有時間就可以生產出來,但是飛行員的損失卻是痛徹心扉的。
為了能夠儘快的彌補飛行員的損失,太平洋共和國軍方採取了在徵兵的過程中,優先徵招飛行員,並且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新飛行員的訓練當中。
而且在太平洋共和國內部也達成了在之後的作戰當中,太平洋共和國空軍不會接受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
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會給空中部隊造成巨大的影響。
喜歡文明成長系統請大家收藏:()文明成長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