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號,當凌笑接到麥克阿瑟的電報的時候,其實凌笑對於樣的結果也是有一些預期的。
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麥克阿瑟將軍的率領之下的美菲聯軍可以支撐多長時間,而是凌笑自己現在何去何從的問題。
現在凌笑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他現在手底下只有8000人左右的部隊,而整個日本菲律賓戰役叢集,擁有超過10萬人的作戰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麥克阿瑟將軍領導的美菲聯軍徹底失敗,那麼凌笑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棉蘭老島支撐下去的。
而此時指望麥克阿瑟將軍,又實在是人太不靠譜了,麥克阿瑟此時已經做好了,放棄馬尼拉,撤退到巴丹半島進行最後抵抗的決定。
而且一旦美菲聯軍撤出馬尼拉,那麼,日本軍隊就很有可能將自己的主要攻擊目標鎖定在棉蘭老島方向。
畢竟在菲律賓最重要的城市,馬尼拉已經被控制之後,雖然美軍撤到了巴丹半島繼續頑抗,但是巴丹半島對於日軍的整體阻礙作用,已經沒有多大了。
相比較之下,棉蘭老島的戰略位置就更加的突出,所以在馬尼拉失陷之後,棉蘭老島很有可能遭到日本的重點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凌笑的手下,向凌笑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現在趁著日軍還沒能解決馬尼拉的美菲聯軍,在海軍的掩護下,撤離算了。
不過這個意見被凌笑直接否決了。
凌笑作為太平洋共和國的陸軍司令。在之前,他指揮過的最多的部隊也就是,500人左右的土著人部隊和自己屬下陸戰隊的混合編隊。
而這一次他終於指揮了成建制的師團級部隊。
凌笑可不希望自己第一次指揮這麼多軍隊,就僅僅打成這樣一個後果,來棉蘭老島轉了一圈就要退回去。
而且,這也不符合領袖的指導思想,在陸航的指導思想當中,棉蘭老島和整個菲律賓是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的,這樣可以為後方的防禦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可以盡力的拖延時間。
畢竟文明成長系統規定了在,1940年6月1日之前,日本軍隊不能踏上,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
一旦日本軍隊在這個時限之前踏上了巴布亞紐幾內亞,那麼陸航的任務就算是失敗了。
在這種情況下,凌笑自然不願意就這樣離開棉蘭老島。
就在凌笑和自己的手下們各種糾結的時候,海軍偵查訊息傳來了,在這個海軍傳來的情報當中,凌笑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
那就是,原本駐紮在卡加延地區的日本第22師團的主力,現在已經離開了卡加延地區。
他們的主力部隊已經在日本菲律賓艦隊的掩護之下,對民都洛島發動了攻擊。
民都洛島位於呂宋島和棉蘭老島之間,是連線菲律賓南北的重要島嶼,同時也是美菲聯軍南部戰區的最後一塊根據地。
美菲聯軍為了給馬尼拉方向減輕壓力,所以在民都洛島,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並且在民都洛島擁有美菲聯軍現在最後的一支空軍力量。為了防止民都洛島的美軍,空中部隊在日本進攻馬尼拉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