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驚呀地抬起頭,沒錯,是方芳在叫我。
她不是應該叫我程尋嗎?
方芳給我這些筆記看,分明就是想讓我認清自己是程尋的身份。
我迷惑地看向已坐在沙發上的方芳,不明白她為什麼還叫我程尋。
“我希望你還是做回徐敬業律師,不管你想起了什麼。”
其實我很想告訴她我什麼都沒有想起來,可我還是想聽聽她讓我做回徐敬業究竟是什麼原因。
“章一天其實和你有同樣的病,韋醫生覺得你應該配合他讓他把夢做完。”
方芳的話驚得我目瞪口呆。
不是說章一天是在配合我演戲嗎?他怎麼也是多重人格?那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沒等我仔細思考,方芳再次說道:
“我知道你現在想不起來你是程尋,韋醫生說了,只有你配合章一天,先讓他醒來,你才可能真正想起你的身份。”
頓了頓,方芳再次說道:“你和章一天,需要相互治癒,你做回你的徐律師,這樣,章一天就會做回他的章大師,你完成了你的十年之期,章一天就會完成他的一次人格融合或人格合併。”
見我聽得有些茫然,方芳把人格融合及人格合併的的知識給我講了一遍,並強調這是韋醫生讓她給我講的。
人格融合是指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人格,透過某種方式合併為一個人格,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心理狀態。通常情況下,人格融合後的人格仍然是原來的主人格,但在某些情況下,人格融合可能會導致主人格的轉換或者失去。
例如,在某些精神疾病中,可能會發生多重人格障礙,這些人格可能會相互交替出現。主人格可能會失去對自己的控制,並被其他人格所取代。
我有些擔憂地問道:“人格融合或合併後會不會把其他人格殺死?”
我不知道這是為我而問,還是為章一天而問。
“不會?”
方芳給了我肯定的回答。
接著,方芳還安慰說,就算是普通人也會有不止一個人格,在應對不同的社會場景時人們通常會以不同的人格特徵去面對,這就是著名的人格面具理論。
不同的是,正常人通常會意識到自己在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應對不同的社交場景。
就像你自己知道上班的時候要穿職業裝,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個專業人士,而下了班以後可以不用這麼嚴肅,表現的隨性點,放鬆點就行。
而去相親的話,則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幽默感,儘可能的吸引對方等等。
但以上所有的你都不是真是的你,在不用面對任何人獨處時展現的你才是卸下人格面具的你。
喜歡異案調解:我當律師那些年請大家收藏:()異案調解:我當律師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