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著小潘的時候,我邊聽著章一天師徒閒聊,一邊回想著潘志的從律生涯。
潘志的履歷可謂相當豐富。
剛拿到律師執業證幾個月的潘志就獨立承辦了其供職的某律師事務所應訴c市職工維權協會的合作合同糾紛案。最後這起糾紛以潘志代表的某大律師事務所勝訴,也讓眾人看到了他。
從業二年時間,潘志在c市承辦了以國際商貿城專案拆遷相關業務為主的各類民事糾紛案件百餘起。
潘志在民事法領域比同行積累了更豐富的經驗和案例。
某年,a省省直律師協會評選“優秀專業律師”,剛執業三年的潘志在民事法專業中得票最高,毫無懸念地當選了當年的“優秀民事法專業律師”。
潘志曾多次受聘某財經大學兼職教授。
以民事法為志業,篤實前行。
“法治見於民事法律。”
“我覺得在中國我們主要接觸和思考的幾乎所有的民事糾紛意義的事件,我們要去理解它,解讀它,是離不開民法的知識儲備的。”潘志曾這樣袒露心聲,他始終認為自己對民法更感興趣。
對此,潘志這樣說道:“民法,不僅是我們的專業標籤,更是我們的志業。”
潘志也曾感慨:“我們從中親歷了涉及既得利益的改革不易,也見證了法治進步。最終,我們為當事人權利得到伸張而喜悅,也為國家法治建設的智者們破除常規,以救濟法先行,倒逼民法法治的智慧所折服。”
潘志在民法領域慎始敬終,行穩致遠。
他先後擔任了a省律師協會行政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省律師協會行政專業委員會主任,併入選為全國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委員。
真實背後窺見人性微光
“法律不止法理,更見情理。”
作為一名職業法律人,潘志常常被爭執和矛盾處的人性所打動。
大學學習中文的經歷,給潘志在律師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文學更注重全面思考,更注重去考察人的七情六慾。
“所謂讓我痴迷的東西,不是說那種醜的東西讓我痴迷,而是那些真實背後偶爾閃現出來的光芒,可能就是人性的微光,用心看,會讓人很痴迷。在做律師的職業過程當中,你只要願意去觀察,願意去思考,它並不是一個罕見的東西。”
潘志除了在專業領域不斷精進,也在關注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
今年是他政協履職的第十年;他還在多所大學,省委黨校擔任一些兼職教學工作。
潘志還加入了“大愛清塵”活動。這緣於他的一名故人和恩師。
多年前的實習帶教老師林森是大愛清塵基金的發起人,從一名調查記者到公共知識分子到一個公益人,在老師的影響下潘志加入了大愛清塵。
“我認為塵肺病的農民應該是今天中國從群體處境來說最悲慘的一個群體。”
潘志感慨道,“這是一個讓人疲憊讓人絕望的專案。你幫這個人一次,不是幫到他,你要幫他一世,才算幫到他。而且這個人你不論怎麼幫他,他最後都是會痛苦地死掉。”
長貧難顧。
塵肺是一種進行性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發展過程是不可逆的,因此無法治癒,目前也無特效治療方法。
十年間,潘志擔任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管委、帝都大愛清塵公益基金會創始理事、大愛清塵浙江工作區主任。
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人為這個群體四處奔走,籌集資金,聯絡醫療機構、聯絡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援;他帶著兒子一起參加大愛清塵的志願者活動,因為他相信,善良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心靈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