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些話,老人打消了疑慮,答應教鄭顏製作糖葫蘆。
糖葫蘆晶瑩剔透,像用琥珀做成的,吃起來又香又甜,回味悠長,不僅色香味俱全,還是小吃中的一絕。
在沙縣有許多製作糖葫蘆的人,而南召縣的山嶺上,到處都野生的山楂,平時鄭封等人玩耍經常摘山楂吃。因無人會做糖葫蘆,那兒的山楂自生自滅,大部分都浪費掉了,非常可惜。
製作糖葫蘆分四道程式,首先是分揀山楂,將又大又圓的山楂揀出來,將壞山楂扔掉。其次給山楂去籽,用筷子將山楂的籽從中間剜掉,再用竹子串起來。
然後熬糖稀,用紅糖或白糖都行,將糖放在火上熬製半柱香的時間,等糖變軟變稀,均勻地起泡時就算完成了。
最後,將糖稀和成串的山楂合成。澆糖稀時太厚了不好看,太薄了不甜,要達到恰到好處才行。
鄭顏初學,手生得很,總是做不好,不是做得太厚,就是做得太薄。老人手把手不厭其煩地教鄭顏,直到鄭顏做熟練,也能做出不厚不薄的糖葫蘆為止。
學成之後,鄭顏非常興奮,鄭封也替他高興。想都不用想,鄭顏是想回到南陽府,也想賣糖葫蘆。他有了賺錢之道,不會搶自己的生意,鄭封樂見其成,留下來陪著他,將製作糖葫蘆的方法徹底學會。
手藝學成,再留下來也沒有意思了,二人告別糖葫蘆老人,踏上返鄉之路。
嘉靖初年,皇帝勵精圖治,天下還算太平。二人歷時半年,幾乎沒有波折地回到了家鄉南召縣。
到了南召縣,離鄭家莊只有一里許,二人跳下馬車,在縣城逛起來。鄭顏要尋找適合製作糖葫蘆的地方,鄭封也要尋找賣東西的門面,逛了不多久,二人都找到了合適的地方,這才乘車繼續回家。
近鄉情更切,離家越近,二人的心情越激動。當看到熟悉的家鄉,二人都不坐馬車了,跳下來步行。
三年了,離開了足足一千多天,再次看到家鄉的一切,都是感到新鮮的,可愛的,可親的。
有人在地裡幹活,看到二個陌生少年趕著一輛馬車進了村子,問他們找誰。
鄭封激動地答道:“我是鄭封,我是鄭封啊。”
“鄭封?”那人疑惑地問道,“鄭封三年前走失了。難道你就是鄭封?”
鄭封答道:“是我,是我,就是我,你仔細看看。”
鄭封三年不回家,模樣早已大變,不復當初那樣幼稚。那人仔細看了看,眉目之間依稀還有鄭封的模樣,他高興地大叫:“真是你啊,你怎麼才回來了?這三年都去了哪裡?”
喜歡明朝大紅人請大家收藏:()明朝大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