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堂之中鍾飛也是對著劉宏拱了拱手,然後也是看了看四周的百官隨後開口說道。
“啟稟陛下,還有各位大人,眾所周知我如今大漢災荒遍佈十三州一是因為其蝗災氾濫,二來是因為土地乾涸沒有水源對農田進行灌溉。”
聽到鍾飛這話百官也是點了點頭,這個蝗災自戰國時期以來已經是無法根治,雖然民間有“打旱魃”“拜蝗神”的民間活動,不過卻是沒有任何作用,第二年蝗災該來照樣來,而且是比起往年都更加兇猛,蝗蟲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自古帝王君主都認為災荒是對他們不行善,而作惡從而上天降下災難,而古代帝王對於災荒的重視程度也是可想而知,沒有那個皇帝希望自己的統治時期災荒不斷,在那個時候的人們看來災荒不斷就說明在位的皇帝不是好皇帝的象徵。
劉宏這個皇帝雖然昏庸、賣官、荒淫,不過劉宏也不想史官在史書上面記載自己是一個無良的皇帝,自古明君昏君都是這樣,史書可是讓後世人看的,對於史官,就連帝皇也是害怕的存在,畢竟你也不知道他隨隨便便動動筆桿子就有可能會讓你遭萬世唾罵。
而此時劉宏看到在側邊的史官也是一手拿著竹簡一首拿著毛筆,隨時準備記錄著,劉宏也是輕輕的嘆了口氣。
“要治理蝗災其實不難,只需要大肆的捕殺蝗蟲即可。”
而聽到鍾飛這話,劉宏可謂是大吃一驚,而此時的文武百官也是紛紛炸了鍋。
蝗蟲在古代是蝗神,其實這也是古代封建思想造成的蝗災氾濫,蝗蟲一般都是在乾燥水分只有10~20的泥土裡面產卵繁殖,這種泥土和水分比例正是蝗蟲的絕佳繁殖場所。
“萬萬不可!陛下,蝗神只能拜之,豈能捕殺,如此一來恐遭上天報復啊!”
而此時只見一個文官走了出來供起朝牌也是說道,而此時不僅僅是這個文官就連其他人也是紛紛表示贊同,畢竟蝗蟲在這些古代封建人的腦海中只可驅走,不可捕殺。
“敢問這位大人,為何不能捕殺,這蝗蟲啃食莊家,來年開春顆粒無收,會餓死更多的百姓。”
而此時這個文官也是哼了一聲撇過頭去。
“我還到人人口中相傳的奇才能有何高論,竟然是說出如此荒唐之策,陛下要是惹怒了蝗神,恐怕不只只是我大漢十三州的部分地區,來年恐怕上蒼怪罪,就是我整個大漢旱災了啊!”
而此時這個文官也是拱手對著高殿之上的劉宏情緒激動的說道。
聽到這話之後劉宏也是怕了,畢竟古人還是信鬼神這一說法了,神這個東西在那時候的人看來是至高無上的,就連皇權也是觸不可及的虛無縹緲的存在。
而看到這兒鍾飛也是連忙拱手。
“陛下,切莫聽這迷惑之言,我想請問在做的眾位大人們,你們皆是朝廷命官,不忠君報國也就罷了,竟然還讓蝗蟲肆意啃食莊家,讓百姓空腹無食,難道各位大人就不覺得慚愧嘛?況且鍾飛雖然九歲,也知道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百姓的道理,再說了,自古以來可以神為禍人間的神?就算有那也只是邪神罷了,邪神就算殺了又當如何,如今災荒已經是持續了七年之久,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大漢不是被匈奴等外族覆滅,恐怕都是一個個餓死的;現在災荒地區已經是有人易子相食了,陛下,如今災荒連連,陛下更應該下定決心,治理災荒,這也是上天對陛下的考驗,如果陛下決心治災,必定感動上蒼,賢明寫進史書,流傳後世,還望陛下三思啊!”
此時說完鍾飛也是跪了下來,對著大殿之上的劉宏磕了頭,把頭死死地埋在了地上。
而聽到鍾飛這話後的劉宏,此時也是被激起了一番熱血,一個皇帝能被歌功頌德受萬民敬仰的寫進史書流傳後世,那是每個帝王都想的,而此時劉宏蒼白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血氣之色,隨後也是大拍龍椅。
“朕意已決!不治災荒誓不罷休,眾位愛卿休要再多言。”
聽到劉宏這話後百官也是老實的閉了嘴。
“鍾飛,你起來,繼續說,說具體點!”
此時鐘飛也是起身之後繼續說道。
“陛下,其實治理蝗災不難,有一種鳥叫做粉紅椋鳥這種鳥的幼雛在七月之間發育,專門捕食蝗蟲而且食量驚人,一隻粉紅椋鳥一天可以吃下160多隻蝗蟲,不過這種鳥卻是在西域,而且要大批購買這種鳥必然經過匈奴地界,而且來回時間頗長,恐怕對於治災來說有點來不及了。”
原本劉宏聽到前半句的時候臉色是越來越好開,不過鍾飛後面的話可謂是一盆冷水直接潑在了劉宏的頭上,而此時文武百官也是不屑的看了鍾飛一眼,說了等於不說。
“不過既然粉紅椋鳥不行,我們可以找其他的方法代替。”
聽到又有希望之後劉宏也是好奇的問道。
“什麼方法?”
“陛下,雞鴨也是要吃蝗蟲的,我們只要把成年的雞鴨放到田野之中雞鴨自然回去啃食蝗蟲,我們只需要把大漢沒有災荒地方的雞鴨徵集起來,然後運送到鬧災荒的地區,如此以來就能徹底捕殺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