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從小讓我多讀書,我沒有,所以今天我只能和臥槽兄坐在一起。組成臥槽兄弟組合。”
“呃……政治隱喻?”
李青瞳保持微笑,話說他也不是作者,既然學員給出自己解讀和理解,那就隨他,公共鑑賞課,本來就允許大家發表自己觀點。
成為人群矚目焦點,孔軒並不慌張。
超一顧問,華夏新生代天驕之一,早就習慣眾星捧月壓力。
面對一道道鋥亮視線,孔軒繼續道:“首先,能夠修道必然擁有道韻,一郎和二郎先後上山,說明兩人身負道韻,童瑤裡的山大有深意。
宗門,宗派,簡單來講,掌握話語權的行政機構,作者揭露了一個現象,道韻即是禹界階級遷越唯一機會,也是無法逃避的義務,若我所料沒錯,禹界幼兒,只要出生那天擁有道韻,無論願不願意,都要修道。”
平地驚雷。
學員倒抽一口冷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想確實沒錯。
大朗死了二郎上山,一切都是被強迫。
李青瞳保持沉默,實則內心怪誕,孔軒說的沒錯,擁有道韻者出生便屬於宗門,至於不修道,甘於當普通人,這就是文化差異所在了。
禹界不允許有鹹魚,同時也沒有自由選擇權利。
孔軒知道自己賭對了。話鋒一轉,他道:“當然,童謠寥寥百字,回味悠長,除了政治隱喻,還有淳樸誠摯兄弟之情。
大家注意到沒有。
時間線來講。二郎上山之後轉年大郎才發生意外,屍骨未寒。
也就是說,大郎為了給弟弟在撐起一片天地,在自身修為突破後,才邀請弟弟上山,不,山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兄長維護小弟拳拳之心可昭日月,我還有一個大膽猜測。”
李青瞳聽到這裡對孔軒腦洞有些佩服,示意孔軒大膽說。
“按照修真歷史藝術禹界篇記載,王林大佬作此自傳時,已經是道嬰巔峰境界,也就是入道大能。
這般境界高手,在禹界必然是鎮壓一方大佬,自傳一言一詞皆含深意,我認為,王林大佬在寫此段童謠時,禹界必然發生了某種大事。
這種大事可能是......禹界最大的“山”出現殘酷權利鬥爭,血流飄櫓,而“山”的鬥爭,應該和一對兄弟有關,李老師,對禹界歷史我瞭解不多,當時有發生什麼事麼……”
轟隆!
一道雷霆萬鈞,撕開李青瞳腦海迷霧。
若說上古時代,王林大佬作此自傳時,修真界還真有一件懸而未決公案。
斧聲燭影,兄死弟及!
昔年,禹界第一大宗,靠山宗,氣象萬千,宗門內長老和敵對派系副掌門在一次鬥法中被打成重傷,無奈之下,遠遁凡塵,在此期間,與民間女子相愛誕下兩子,這兩個孩子,出生便引得風雲悸動,道韻之強,堪稱天生道體。
靠山宗作為第一大宗,當然不會放過好苗子,將兩個孩子招人門牆,再後來,中間發生了隱秘,兄長率先加入靠山宗,從核心真傳弟子,一步一步往上攀登,甚至娶了靠山宗太上長老孫女為期,眼看就要成為靠山宗掌門,春風得意的他將弟弟接到宗門。
四年後。
靠山宗密境內。
斧聲燭影,兄死弟及。